2025年5月9日,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黃書包”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在南寧市馬山縣古寨瑤族鄉民族初級中學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廣西地質學會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主辦、廣西自然資源博物館、廣西自然資源宣傳中心、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站、南寧市自然資源局等多家單位共同舉辦。廣西地質學會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瑤鄉師生帶來了一堂生動而深刻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課,將應急防災的種子播撒進孩子們的心中。

活動現場

“黃書包”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教育試點授牌

活動以“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為主題,旨在通過多維度、深層次的科普教育、應急演練,提升廣大師生及周邊群眾的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應急自救能力,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良好效應。

活動在極具地方民族風情的打榔舞《榔聲?禾夢》中拉開帷幕,孩子們身著傳統服飾,用熱情的舞蹈展現了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為本次科普活動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歐思慧在致辭中強調了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并對活動的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

向學生代表贈送“黃書包”

向學生代表贈送科普圖書和學具

在啟動儀式上,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向馬山縣古寨瑤族鄉民族初級中學授予了“黃書包”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教育試點牌匾,并向學生代表發放了裝有應急裝備、科普手冊及各類自然資源書籍的“黃書包”,鼓勵他們爭當“防災減災小衛士”。廣西地質學會理事長段建寶與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站總工程師劉小明一起向20名學生代表頒發了由學會精心準備的自然資源科普圖書和精美的地球儀,這些承載著豐富地學知識的禮物,如同一把鑰匙,將為孩子們打開一道探索地球奧秘的大門,更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熱情。

礦物標本展及科普講解

活動還邀請了多位專家開展科普微課堂、案例講解,現場還有礦物化石標本展、應急裝備展示等。廣西地質學會還特別準備了關于廣西巖溶地貌、地質文化村建設以及天然富硒土地資源的宣傳畫冊和展板,并向師生們講解相關知識,生動形象地解讀各類地質現象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在應急避險演練環節,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引下,迅速而規范地疏散至安全區域,有效檢驗并提升了師生的應急反應和自救互救能力。

應急避險演練

此次“黃書包”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不僅為馬山縣古寨瑤族鄉民族初級中學的師生們送上了一份寶貴的防災減災知識“大禮包”,更探索出一條“以科普促治理、以教育強根基”的鄉村防災減災新路徑。下一步,廣西地質學會將繼續秉持普及地學知識、服務社會發展的宗旨,積極參與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地學科普宣傳活動,不斷創新科普內容和方式,持續高質量推進防災減災科普宣傳進校園、進家庭、進社區、進農村,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筑牢社會防災減災安全防線,以推動廣西地質災害防治科普事業發展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廣西地質學會 黃衛仁/鄧權)

來源: 探秘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