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石家莊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石家莊市社會心理學會承辦的“心理賦能家校溝通”主題講座,在談南路小學多功能廳順利舉辦,本次講座旨在結合5月全國心理科普月主題,提升教師家校溝通能力,筑牢基層心理健康教育根基。采用線上直播與線下同步開展講座,線上參與人數244人,線下談南教育集團張校長及全體教師約60人聽取本次講座。

學會副會長郝志英老師為全校教師帶來了一場生動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郝志英從家校溝通的基礎理論和溝通方法論兩個角度為小學教師講解溝通中的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動力心理學原理。

郝志英從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入手,結合“家長過度干預”“親子邊界”等常見問題,用通俗案例講解“倒U曲線”“共生與分離”等心理學知識,幫助教師理解家校溝通的科學邏輯。針對“學生沖突”“家長焦慮”等現實難題,郝志英向老師們分享了“家長類型應對法”“家庭系統支持”等實用技巧,強調溝通要看見問題背后的成長需求。

郝志英強調,要正確認識壓力。適當的壓力水平是有助于孩子成長的。壓力、創傷是有著積極的一面。培養孩子穿越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在問題中成長,才能讓孩子成長為生命的主人,他們的生命才能保持良好的韌性和彈力。要和家長溝通不能一味減少孩子的壓力,而是要利用適度壓力給孩子增加動力,讓孩子學會與壓力合理共存。

郝志英告訴老師們,孩子行為的背后是情緒,情緒背后是動機,動機背后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家庭互動模式、家庭結構和情緒模式、家庭規則規范、態度等因素都在塑造著孩子的行為。小學教師接觸到的孩子處在行為可塑性較強的階段,要在家校溝通中察覺“問題孩子”家庭中可能存在的結構性創傷,并學習一些修復創傷的方法,及時給到家長建議。

談南路小學劉主任在總結中表示:這場講座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案例,希望老師們學以致用,把這次講座的內容運用到未來的家校溝通中。結合講座內容做好家校溝通,持續搭建家校新橋梁,共同守護學生健康成長。

來源: 心理應急服務隊河北省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