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第二十三屆天津市社科普及周、5.18國際博物館日、第39屆科技周的到來,深化館校共建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激發青少年探索自然的興趣,5月8日,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走進大港第三小學開展《觀古海岸遺跡 看海陸變遷》中小學博物館示范課,以沉浸式互動教學,讓學生足不出校,就能觸摸古海岸的脈動,點燃探索自然奧秘的求知火焰。

“同學們,你們能想象嗎?如今我們生活的土地,曾經竟是一片汪洋大海!” 課堂上,宣教老師以貝殼堤為切入點,借助圖文并茂的資料和有趣的天津貝殼堤形成過程視頻,生動還原渤海灣西岸的前世今生。在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同學們直觀了解到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約6000年以來滄海桑田的變化,以及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奮斗歷程。

在欣賞鸚鵡螺、侏儒唐冠螺、大白蛙螺、渤海灣常見貝殼等實物標本時,同學們驚嘆于海洋的神奇,熱情高漲,課堂上紛紛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問題,與宣教老師積極互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當老師講解各個標本的名稱、特征時,同學們更是全神貫注,一雙雙好奇的眼睛閃爍著求知的光芒。課程結束后,宣教老師發放博物館科普宣傳資料,同學們意猶未盡地翻閱著手中的資料,紛紛表示想走進博物館,探尋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形成的奧秘。

此次示范課是一場海洋文化的啟蒙之旅,同學們收獲了課本里沒有的古海岸遺跡知識,領略到了海洋文化的魅力。未來,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將繼續深化館校共建合作,開展更多豐富精彩的科普活動,助力青少年拓寬視野、全面成長,讓青少年成長為守護自然遺產的新生力量。

來源: 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