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顯微鏡下的肺結節

很多朋友體檢發現肺結節,就會焦慮不安,情緒低落,甚至影響到正常生活。畢竟這種焦慮來自對未知的恐懼,如果多了解一些科普知識,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恐慌。

一、下面,先帶你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肺結節?

結節的定義:影像學表現為直徑小于3厘米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為孤立性或多發性,不伴肺不張、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

按結節大小分類:

1.肺結節:直徑小于3厘米;

2.小結節:直徑大于0.5厘米,小于1厘米;

3.微小結節:直徑小于0.5厘米。

肺結節的診治需要多學科的聯合,如臨床、影像、病理共同參與,才能確定科學、合理、規范的治療方案。

二、下面帶大家從病理學角度了解肺結節

根據肺結節病理結果,以下三種情況比較常見:

1.肺部的炎癥結節,炎性結節的病理以肺泡炎癥為主,很少涉及肺泡壁或支氣管管壁的間質。隨著抗感染藥物的使用,結節逐漸縮小甚至消失。

2.肺結核結節,病理表現為典型的干酪樣壞死。

3.腫瘤結節:腫瘤結節又分良性腫瘤、癌前病變、惡性腫瘤。

(1)常見的良性腫瘤有:①錯構瘤,由正常組織(如軟骨、脂肪、結締組織等)異常排列組合而成,生長緩慢極少惡變。②炎性假瘤,由炎性細胞(如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纖維化組織、成纖維細胞組成。③硬化性血管瘤多見于中年女性,由多角形間質細胞和立方上皮細胞組成。可見出血、硬化、血管增生。這些腫瘤通常不會惡變。

(2)癌前病變:①不典型腺瘤樣增生:指肺內小的(小于等于0.5厘米)局限性的肺泡細胞增生性病變。細胞沿肺泡壁呈貼壁狀生長,細胞輕-中度非典型,“圖釘”樣,細胞間有距離。②原位腺癌:癌細胞呈貼壁生長,無間質、脈管或胸膜浸潤,無乳頭或微乳頭結構,肺泡腔內無癌細胞聚集。腫瘤細胞未突破基底膜。

(3)惡性腫瘤(浸潤性癌):①微小浸潤性腺癌指一類小的(小于等于3厘米)局限性腺癌,癌細胞以貼壁生長方式為主,任一視野下間質浸潤的最大直徑小于等于0.5厘米。②浸潤性腺癌腫瘤細胞浸潤周圍組織范圍大于0.5厘米,也可能浸潤周圍血管、淋巴管。

可見從肺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發展到原位腺癌→再到微浸潤性腺癌→最后到浸潤性腺癌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

三、對肺結節認識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沒有癥狀(如不咳不喘)就不會得肺結節,其實很多肺結節是在健康查體和診治其它疾病是偶然發現的。

誤區二:肺結節是煙民和老人的專屬,年輕人和女性不會有肺結節,據統計:我國肺結節高發年齡40—60歲,呈現發病年輕化,在小于40歲的人群中,女性肺結節檢出率35.6%,男性檢出率33.4%,而且女性微小結節肺癌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女性67.90%,男性32.9%)。可能大家非常疑惑,為什么不吸煙的女性肺結節越來越多,有研究發現,女性壓力大,易焦慮失眠,等因素導致內分泌失調,尤其是雌激素的影響。還有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統出現抑制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吸煙的患者肺結節檢出率比過去要高。

誤區三:查出肺結節就認為是肺癌,其實有25-35%的肺結節是一過性的,常常為感染或炎性病變,可自然消失或抗感染治療后吸收。對于癌前病變(肺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位腺癌)大家也不要過度擔憂,因為癌前病變演變成肺癌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干預,經過合理的觀察和治療,幾乎都能治愈,不會影響壽命。即使病理報告中的微浸潤或浸潤性癌,大家也不要過度恐慌,畢竟肺結節的定義直徑是小于等于3厘米,屬于早期肺癌,只要及時發現,在合理的治療后都會有好的預后。

最后提醒朋友們:提高健康意識,定期體檢,尤其是高危人群(長期吸煙、有家族史者、長期接觸石棉等致癌物者)。篩查肺結節,首選低劑量螺旋CT,哪怕是幾毫米的小結節也能被發現,給治療爭取到寶貴時間,減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所以定期體檢真的很重要!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人民醫院病理科副主任醫師毛雪梅)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