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率顯著上升,已成為威脅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6-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已達7.9%,遠超1982年的0.2%。肥胖不僅影響身體發育,還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密切相關。以下結合《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及最新研究,從飲食、運動、睡眠等多維度提出科學建議。

一、科學飲食:營養均衡是關鍵

1. 多樣化膳食結構

- 每日12種,每周25種食物:建議每日攝入谷薯類、蔬菜水果、優質蛋白(魚禽蛋奶豆)及堅果,全谷物和雜豆占比需提高,減少精制米面。

- 小份量、八分飽:肥胖兒童減重時,膳食能量應比正常需求減少20%,優先選擇高纖維、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燕麥、糙米),以增強飽腹感。

2. 分餐順序與行為調整

進餐順序建議:先蔬菜→再蛋白質類→最后主食。每餐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避免暴飲暴食,晚上9點后停止進食。

零食選擇:以奶制品、水果、原味堅果為主,避免高糖飲料,每日零食能量不超過總攝入的10%。

3. 中醫辨證與四季調養

根據地域和季節調整飲食。例如:西北地區可多食牛羊肉溫陽,東南沿海宜清淡魚蝦;秋季多吃蓮藕、梨等潤燥,冬季搭配白蘿卜、百合平衡牛羊肉的燥熱。

二、合理運動:循序漸進,全面發展

1. 運動時長與強度

學齡前兒童:每日至少3小時活動(含2小時戶外),如跑跳、攀爬。

6歲以上兒童:每日60分鐘中高強度有氧運動(快走、游泳、球類等),每周3天抗阻訓練(跳繩、彈力帶),避免過早力量訓練。

肥胖兒童:從每日20分鐘開始,逐步增至60分鐘,運動強度以最大心率的60%-70%(公式:220-年齡)為宜。

2. 減少久坐與屏幕時間

每次久坐不超過1小時,學齡兒童每日視屏時間少于2小時,學齡前兒童不超過1小時。

運動分層建議

低強度:散步、整理房間;

中強度:騎自行車、爬樓梯;

高強度:跑步、籃球、武術 。

三、睡眠與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隱性因素

1. 充足睡眠

5歲以下兒童需10-13小時,6-12歲9-12小時,13-17歲8-10小時。睡眠不足可能擾亂代謝,增加肥胖風險。

2. 心理支持

肥胖兒童易產生焦慮、自卑情緒,需家庭和學校聯合疏導,避免歧視,通過團體運動增強自信心。

四、多方協作:家庭、學校與社會的責任

1. 家庭:家長需提升營養知識,避免過度喂養,培養孩子自主選擇健康食物的能力。

2. 學校:每學期開設至少2節營養課,保障體育課時,組織趣味運動(如接力賽、健身操)。

3. 社區:建設運動場地,開展營養講座,推廣傳統健身項目。

五、定期監測與個性化管理

體重管理:每周測量空腹體重和身高,定期檢測體成分(如體脂率),制定個性化膳食 運動方案。

就醫指導:若肥胖由疾病引起(如內分泌失調),需及時就醫,避免盲目減重。

“吃動平衡”并非短期行為,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生活方式。通過科學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及社會支持,兒童青少年可有效預防肥胖,提升身心健康。家長和學校應共同營造健康環境,幫助孩子從小建立受益終身的習慣。

參考資料:

國家衛健委《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

來源: 注冊營養師王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