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每次聊起跑步,總是很興奮!呵呵!

追溯本人跑步的歷史,應該從讀高中的時候開始,記得那時候不但每天參加學校的晨練,還和幾個愛好運動的同學一起晨跑,從一高校園出發/沿美麗的汝河河畔/一直跑到鐵路橋/再原路返回跑回校園.那時風一樣的少年,如今回想起來依然清新明朗,快樂無限。

轉眼二十幾年過去了,現如今參與跑步的人群越來越多,很幸運我又在續寫跑步的故事,只是已從原來的少年成長為一名成熟且還算有“億點優秀”的白衣天使??。作為執著醫小科普的小大夫,為跑友普及運動損傷相關的小知識,我責無旁貸且樂此不疲。今天就帶大家共同了解下跑步可能造成的“髂脛束綜合癥”和“足底筋膜炎”。

【髂脛束綜合征】

髂脛束(iliotibial tract)位于膝關節和大腿外側,是闊筋膜張肌和臀大肌共同沿大腿外側向下形成的筋膜/肌腱結構,是全身最厚的筋膜,也是連接骨盆和下肢的強韌有力的結締組織,因其呈束帶狀而得名。其主要作用包括: ①穩定膝關節; ②輔助髖關節運動;③傳導力量,助力行走、跑跳等動作中力量傳遞;④減少摩擦,緩沖大腿外側肌肉與骨骼間的摩擦。

髂脛束綜合征是因膝關節反復屈伸活動致髂脛束損傷引起的病癥,是職業運動員及運動愛好者的常見病;此外較少見的如長短腿、膝關節炎、臀部或腹部肌肉無力等也可引發髂脛束綜合征。髂脛束綜合征與髕股關節疼痛、脛骨平臺應力綜合癥一起統稱為“跑步膝”。

髂脛束綜合征的癥狀主要是大腿外側尤其是膝關節外上方疼痛,以刺痛為主。疼痛通常在剛邁步時最為明顯,跑上、下坡路和減慢速度時會加劇;髖關節外展力量下降;膝關節出現彈響等。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Plantar Fascia)是位于足底的一層堅韌的結締組織,起自跟骨結節,向前延伸至足趾,形成“足弓支撐帶”。她就像一張富有彈性的“弓弦”,在維持足弓穩定和緩沖行走跑步時的沖擊力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因反復牽拉或過度使用引發的無菌性炎癥,其典型癥狀是晨起或休息后站立時明顯,活動后減輕,過度活動后又加重。

足底筋膜炎好發于運動愛好者,跑步是其最重要的誘發因素,其次長時間走路、扁平足、高弓足、肥胖、糖尿病等也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預防跑步不惹禍

跑步相關的慢性損傷雖然多數都能自行緩解,但畢竟會不同程度影響我們的心情、生活乃至工作,所以預防很關鍵!首先要盡量選擇合適的鞋子和運動場地,養成運動前熱身運動后拉伸的習慣,嚴格把控運動強度,做到循序漸進!同時要注意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擔,適當加強足部鍛煉,如鉤腳趾、踮腳尖、腳踝的環轉運動等。

來源: 網絡與工作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