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夏概說立夏
每年5月5日至7日交節,標志著告別春天,正式步入夏季。此時,天地的運行與陰陽的轉換對萬物的生長、衰老及死亡產生深遠影響。正如《黃帝內經》所云:“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立夏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歷時15天,細分為三個階段,每階段五天。初候螻蛄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隨著氣溫逐漸回暖,自然界萬物迅速生長,呈現出一片蓬勃生機的景象。
二、立夏養生事宜
立夏要養心,也要護脾胃。夏季與南方相應,屬陽,主通心氣,此時養生需著重養心。夏日心火旺盛,心氣自脾胃(即土)中散出,脾胃精氣充沛,心臟方能安泰。心胃相鄰,經絡相通,立夏之際,既要養心,亦需顧護脾胃。尤其需注意飲食不可過快、過飽。古人云:“飽食傷心,忠言逆耳。” 切忌過食生冷之物。盡管立夏氣溫逐漸升高,脾胃之氣卻易衰弱,過食生冷寒涼,會消散中氣,導致水濕內生。保持心態平和、恬淡虛無,其養生功效有時甚至勝過飲食與藥物。“怒傷肝、思傷脾、恨傷心,怨傷脾、怒則氣上、思則氣結”,這些情緒易引發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情緒低沉。
立夏重養心,養心重養神。心主血脈,主藏神。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寄居之處。心安,神定,整個身體才能安定。如何養?一者,無損即養(蒲輔周語);二者,順應天時、臟腑之性即是養。立夏常見心神不寧的表現之一便是失眠。有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可改善這一狀況,即“按壓神闕穴”。只需用手指輕壓肚臍處,無需揉動,根據自身舒適度調整按壓力度。按壓時需保持心平氣和,將意念集中于肚臍部位,并數自己的呼吸,數至100次即可視為一次完整的按壓。每日進行一次,便能起到安神、補腎、調理脾胃的功效。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道“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春夏養陽”理論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原則。立夏時節,陽氣逐漸上升但尚未鼎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格外留意以下幾點:建議每晚22:00至23:00間進入睡眠狀態,清晨5:30至6:30起床,以順應自然界晝夜交替的生物節律。中午時分進行30分鐘的閉目養神,有助于調和陰陽,減輕心臟負擔。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涼爽時段進行散步、太極、游泳等低強度有氧運動,運動后心率增幅應控制在靜息狀態的30%以內。避免劇烈運動,出汗后要及時補充電解質水(如淡鹽水、椰子水),切忌大量飲用冰水。老年患者宜選擇室內活動(如站樁、經絡拍打),避免在高溫高濕環境中過度晨練。
總之,立夏養生需要緊緊圍繞“養心”“顧護脾胃”兩個主要核心,通過調作息、節飲食、暢情志、慎寒溫等方法實現“春夏養陽”的中醫傳統養生目標。

來源: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