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區作為省會杭州的核心城區、高校高新的集聚之地,有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18所高校,也有海洋二所、715所等28家科研院所,擁有全國一流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儲備。憑借區內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西湖區科協以助力推動“六六行動”為主線,系統構建了“科創、科普、科技”驅動體系。2025年,西湖區科協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市科協工作部署,緊扣服務西湖高質量發展主線,以“科創中國”省級試點區為抓手,圍繞“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打造“科學‘西’引力”品牌,重點打造西湖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全面助推“六六行動”再深化、“兩高兩區”再出發。

強化科協政治屬性,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

始終將強化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領置于首位,強化上下聯動,統籌區內高校院所、科技企業黨建工作,強化黨建聯盟建設,有機融合培訓學習、行業研討、干事創業等多方需求。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持續加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積極引導科技工作者,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科學生態環境。精心籌備并成功召開西湖區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優化隊伍建設。推進基層科協組織擴面提質工程,推動大型國企、民營企業、科技園區及新型研發機構建立科協組織,全面加強與新經濟組織、新業態領域科技工作者的聯系服務,切實增強科協組織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打通成果創新路徑,提升科技創新驅動力

打造“科創中國”西湖樣板,用心譜寫西湖科技故事,構建西湖國際科技交流圖譜,分析區內國際交流合作情況,建設西湖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推動區域科技民間交流發展。扎實推進“三站”建設,助力企業拓展高能級平臺,堅決確保院士工作站數量在全省穩居前列,以堅實步伐筑牢發展根基;大膽探索技術經理人培育新途徑,奮力助力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深化院士專家工作站功能,全力構建“站點建設-經費支持-服務跟進-成果落地”的全鏈條閉環服務模式,以創新之舉激發發展活力;持續推動國家級學會與重點產業平臺的對接合作,充分借助國家級學會、省市院士中心等優質渠道,積極搭建高效的合作服務平臺,為西湖企業招才引智貢獻科協的智慧與力量。

完善科協服務機制,提升人才培育支撐力

緊緊抓住“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關鍵契機,以“西湖區青年科技工作者聯合會”為重要載體,搭建青年科技工作者與青年企業家之間交流互動、資源共享、攜手共進的優質平臺,全力提升科協組織的服務效能。大力支持學(協)會、園區(企業)科協開展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活動,推動產學深度互動,促進知識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全力做好科協系統人才推薦認定工作,加大典型宣傳力度,持續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業創新活力,讓創新智慧源泉持續涌流;常態化開展優秀科技工作者走訪、慰問和療休養,不斷增強科技工作者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歸屬感。

打造 “科學‘西’引力” 品牌,擴大科普傳播影響力

充分發揮全民科學素質工作聯席會議強大效能,擴充西湖區新質生產力科普聯合體力量,全力構建政府牽頭引領、社會緊密配合、市場積極參與的大協同科普工作體系。以新修訂的《科普法》為契機,聯合區教育局、區內科研院所等,以“科學‘西’引力”IP打造為主題,面向全區青少年,推出包括“科技開放日”、少年科考團等系列科普月活動。提升科普大使服務水平,加大精品科普課程的開發力度,形成科普課程清單。探索建立區域科技館,強化基層組織的科普能力。充分調動鎮街科協、學(協)會、科普基地等各類組織開展科普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科普工作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來源: 杭州西湖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