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眼視近物時,物體清晰的像落在視網膜之后,由于睫狀肌收縮增加了晶狀體的屈光度,使像落在視網膜上,這是眼睛調節的主流觀點,這個觀點認為,晶狀體曲度增加是調節的主要特征。可是,“晶狀體并不是一個彈性結構”,這提示,晶狀體曲度增加沒有組織學的依據。對相關書籍和互聯網的查詢可知,晶狀體曲度增加并非觀測到的事實,而是用曲率半徑和眼睛視近物時睫狀肌收縮得出的推斷。然而研究表明,晶狀體曲度增加不能用曲率半徑推斷,而睫狀肌收縮會使眼球變長。
1 對晶狀體調節的質疑及思考
1.1 晶狀體曲度增加不能用曲率半徑推斷
書中,靜態晶狀體前表面的曲率半徑是10+ mm,調節時可減為6+ mm,晶狀體這種形態的改變使眼集合光線的能力增加。不難看出,眼集合光線的能力增加既晶狀體曲度增加,是用晶狀體前表面曲率半徑的改變做出的推斷,然而下面的分析表明,晶狀體曲度增加不能用曲率半徑推斷。
1.2 晶狀體曲度增加使所視物體變大
戴老花鏡視近物時會發現,所視物體變大了,這是因為老花鏡是凸透鏡,可以增加眼的屈光度。同樣,如果眼睛是通過晶狀體曲度增加進行調節,所視物體也會變大,但如果眼睛像照相機那樣通過成像距離的改變,即通過眼球長度的改變進行調節,所視物體就不會變大。
圖1 晶狀體曲度增加物體的像變大 圖2 眼球長度增加物體的像不變
圖1表示,正視眼視近物時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之后,當晶狀體曲度增加時入射光的折射角減小,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上,這個像比視網膜后的像大。圖2表示,眼球長度增加時視網膜之后物體的像出現在視網膜上,這個像的大小不會變。可以認為,晶狀體調節會使所視物體變大,眼球調節則不會。
2 睫狀肌收縮使眼球變長
睫狀肌收縮使懸韌帶放松,晶狀體因彈性回縮更加成為球形,這個觀點稱為彈性學說。但晶狀體并不是一個彈性結構,于是又有睫狀肌收縮使懸韌帶拉緊,晶狀體前囊中央向前鼓起的學說。然而下面的分析卻證明了,睫狀肌收縮會使眼球變長。
3 眼球調節的實用價值
3.1 對近視眼形成原因的合理解釋
統計學數據和實驗結果都證明,兒童長期近距離視物可以引起近視眼,至于近視眼形成的原因,只能從正視眼圓球狀眼球發展成近視眼橢球狀眼球的過程中尋求。由于晶狀體調節與眼球形態改變無關,故近視眼形成原因至今不夠了解。眼球調節對近視眼形成原因的解釋為,兒童近作業時間長,眼球長時間處于被拉長狀態,使球壁發生相應改變,逐漸形成近視眼橢球狀眼球。
3.2 對近視眼預防方法的認識
科學研究和大量實驗都證明,兒童閱讀時佩帶低度凸透鏡(老花鏡),能明顯降低近視眼的發生率,可是這種安全有效的方法,至今沒能得到普遍認可,主要原因是擔心影響兒童眼睛的正常發育。眼球調節認為,近物調節時眼球被拉長是眼球的不正常狀態,兒童閱讀時佩戴凸透鏡可以有效防止這種不正常狀態發展成近視眼,從而保護兒童眼睛的正常發育。建議學齡兒童在家庭作業、課外閱讀和使用手機電腦閱讀時,佩帶100度左右的凸透鏡,既簡便易行又不會引起頭暈等不適。
4 討論和結論
眼的調節機理至今仍有很大爭論,兩位學者的學說都不能解釋調節的所有現象,引起近視眼的原因至今看法仍不統一…以上這些眼科屈光學等書籍中的表述實際是在告訴讀者,晶狀體調節一直存在異議,而書中的“事實證明晶狀體并不是一個彈性結構”則提示,晶狀體調節沒有組織學依據。
這篇論文用解析曲率半徑的概念質疑晶狀體調節的根據;用所視物體變大質疑晶狀體調節的真實性;用不能解釋近視眼形成原因質疑晶狀體調節的應用價值;用睫狀肌收縮會使眼球變長的分析得出眼睛通過眼球長度改變對所視物體的清晰度進行調節的結論。
作者:李潤平 李壯 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社會保障事務所
(李潤平,北京醫科大學畢業,美國光學學會會員,研究方向:視光學,近視眼的形成和預防。)
來源: 四川廣播電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