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門診發現一位奶爸,熟手地充好奶粉,準備給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喂食。仔細一看,爸爸的喂養方式有問題,我前往指導,才得知他們一直都是這么喂奶,而且恰恰也是因為中耳炎引起發熱前來看病,所以家長馬上醒悟過來,原來帶娃這么多學問。確實如此,現在很多年輕的媽媽們常常在深夜疲憊不堪時,選擇讓嬰兒平躺著哺乳,這種看似舒適的姿勢卻暗藏健康風險。研究表明,躺著哺乳是嬰兒中耳炎的重要誘因之一。中耳炎作為嬰幼兒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約75%的兒童在3歲前至少經歷過一次發作,其中不當的哺乳姿勢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躺著哺乳為何容易引發中耳炎?

嬰幼兒的耳部結構與成人存在顯著差異,他們的咽鼓管(連接鼻咽部與中耳的管道)具有"短、平、直"的特點,長度僅為成人的一半左右,且管徑較寬。這種特殊的生理結構使得鼻咽部的液體更容易逆流進入中耳腔。

當嬰兒平躺吮吸時,奶液在口腔內產生壓力變化,部分乳汁可能通過開放的咽鼓管進入中耳。與普遍認知不同,并非只有大量奶液回流才會造成問題——即使是微量奶液進入中耳,也可能帶來嚴重后果。這些含有營養物質的液體在中耳溫暖的環境中成為細菌的理想培養基,導致感染和炎癥反應。

二、中耳炎對嬰兒的健康影響遠超想象

中耳炎絕非簡單的"耳朵發炎",它對嬰幼兒的健康發育可能產生深遠影響。急性中耳炎常表現為劇烈耳痛、發熱、煩躁不安,嬰兒可能表現為頻繁抓耳、哭鬧不止、拒絕進食。若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慢性中耳炎,導致聽力損傷。

三、怎么哺乳降低風險

45度角半臥位是被兒科醫生廣泛推薦的安全哺乳姿勢。這一角度既能保證嬰兒舒適吮吸,又能有效利用重力作用防止奶液逆流。母親可采用專門的哺乳枕支撐手臂,背部可靠在床頭或沙發保持舒適。喂奶后,應將嬰兒豎直抱起拍嗝10-15分鐘,這不僅幫助排出吞咽的空氣,也能確保殘留奶液順利進入胃部而非耳部。

對于夜間哺乳這一特殊場景,媽媽們實在睜不開朦朧地雙眼,實在需要臥位哺乳的話,建議可采用側臥位,但需確保嬰兒頭部和上身略高于腹部,并密切觀察吮吸情況。

四、注意事項

1、避免在嬰兒過度饑餓時喂奶(急促吞咽增加風險),控制單次喂奶量以防過飽

2、感冒期間更要注意喂養姿勢。嬰兒鼻塞時,吞咽能力會減弱,這時喂養速度應該放慢些,讓他有足夠時間吞咽。

3、當嬰兒出現抓耳、哭鬧、發熱等可疑癥狀時,應及時就醫而非自行處理。

來源: 黃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