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學業狀況調查報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展中心針對家庭和學校這兩大關鍵因素,對五萬余名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開展調查,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各占約1/3,51.4%為女生,48.7%為農村戶口,33.3%為獨生子女,調查包括8937名留守青少年。

本報告聚焦于父母、老師、同伴的支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同時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與其學習表現、品質、動機、效能感等的關系。

一項是關于心理健康狀況好的青少年有更好的學習品質:
調查結果顯示,有抑郁和焦慮風險的青少年報告的學習勤奮和努力程度顯著差于無抑郁、焦慮風險的青少年。如無抑郁風險的青少年中,近六成認為自己很勤奮或學習很努力,而在抑郁高風險的青少年中,僅兩成多認為自己很勤奮或學習很努力。青少年的抑郁和焦慮風險越高,應對學業壓力、挑戰、挫折和困難的能力越弱,即存在抑郁和焦慮風險的青少年其日常學業韌性的得分顯著低于無抑郁、焦慮風險的青少年。

另一項是:心理健康存在風險的青少年學習效能感更低
調查顯示,無抑郁風險和無焦慮風險的青少年中,近九成相信自己能掌握學習內容,而輕度抑郁風險和抑郁高風險的青少年中這一比例分別下降至67.4%和50.3%,有焦慮風險的青少年中為62.8%。值得關注的是,心理健康不佳的青少年對自己努力與學習效果間的關系更加不確定,無抑郁風險和無焦慮風險的青少年中超過八成同意“只要我努力,就能學會各種學習內容”,而在抑郁高風險青少年中這一比例下降到55.2%。

這個調查是以心理健康的角度做的研究,說明了心理方面對孩子學業的影響,報告里還有關于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數據。
這幾年隨著對心理關注,父母看到這些調查都有了很多的恐慌,這個對于我來說,都只是一個結果而已,如何早期就開始為孩子做些工作,才是我們和社會真正要思考的問題!

20年的心理教育工作是為兒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務,范圍涉及了從孩子學習之初到學業學習,從孩子的心理健康到能力發展,既有最小的8個月,也有家庭和成人。
工作中只要涉及到孩子,就是繞不開的學習,而大家對學習的理解少之又少。學習是貫穿在每個人的整個人生,不同的時期側重不同,學業的學習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我經常和父母說,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不愛學習一定受到了阻礙。

今天我用一篇文章從綜合的角度來科普關于學業問題到底是什么問題?
我把學習問題分成了三大類:
分別是發育性的障礙、學習能力問題、學習適應性的問題

發育性障礙的學習問題:

很多父母會忽略這方面的問題。
孩子成長起決定性的因素有兩個:先天因素、后天因素。
現在環境的污染、生活工作的壓力、食品安全問題,以及父母備孕和孕期不注意、生病等等問題,都給孩子的先天環境帶來了不安全因素。有些父母也會因為病恥感而耽誤了孩子干預契機。
這類問題有些在6歲前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大腦在6歲前、尤其是0-3歲是高峰期,通過專業、有效的訓練可以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6歲后需要高頻、高強度的訓練,聚焦孩子核心問題加以改善。
比如:發育遲緩可以通過訓練實現從量變到質變、ASD(自閉譜系)通過訓練可以很好的融合、學習障礙的孩子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訓練或許可以突破,有些ADHD(注意力障礙)智商達到120以上的孩子,早期的干預能夠成為非常優秀的孩子......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上學以后學校反饋父母才重視,工作中我問父母之前是否有發現?他們的回答是在內心中多多少少都是有感覺的,不太愿意面對,也因為缺乏這方面的認知,道聽途說覺得孩子長大會好。甚至有些人不負責任的說ADS、ADHD的孩子都有超于常人的優勢,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只是非常少的群體,沒有看到大部分家庭因這樣的孩子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況......
心理學中最好的干預期為窗口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錯過這個時期,改善的空間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訓練周期也會拉得很長,很多父母等不及就放棄了,實在可惜!
之前一直和準父母和父母說,婚前檢查的必要性、孕期的科學養育,到出生后階段性的評估:孩子出生后的頭半年每個月做一次評估,下半年三個月一次評估,第二年是半年一次,3歲到6歲一年一次評估,這種方式可以完全在早期發現發育性障礙的問題,盡早專業訓練,可以最大限度改善。

學習能力問題

這類問題大部分是孩子在后天養育過度,帶來的能力未發展的問題,比如:缺少運動、過度包辦、缺少早期科學的發展刺激......。
很多能力不足的孩子,被父母和老師誤認為不愛學習、學習不努力、不愛看書、不愛背書、不愛寫字、寫作業慢、不聽話......
我接到很多很多孩子,他們真的不是不愛學習,而是真的學習好難啊......。
他們就從不被了解到老師、家長的批評、打壓再到害怕學習、心理問題......
這類的孩子的學習問題是最好解決的,但錯過了關鍵期也同樣會受限,訓練周期也會需要拉長!專業的評估可以幫助父母很好的了解孩子能力發展狀況。(比如:韋氏智商、CAS測評、學習能力評估、思維發展評估......)
這方面孩子還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力可以持續提升,并且激發出他們的潛在能力,達到更新的峰值。之前我們訓練過的孩子很多都是突破了自我能力局限,為他們未來具有強的競爭力提供了強大的個體可掌控基礎。

學習適應困難

每到開學,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是來做心理咨詢最多的孩子。他們出現這些適應性的問題,有些是包含了前面兩種情況,一直沒能得到專業解決和指導,開始上學就顯現出了問題。大部分父母用補課的方式掩蓋了真實的問題,真相是:孩子在整個學習過程都非常艱難的堅持,有些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開始了自我放棄,引發了一系列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其次是家庭養育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格發展問題,每個家庭不是完美的,父母也是,父母面對孩子們成長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戰,幫助他們發展心理和行為糾正。
最后,青春期問題。這個階段會把之前家庭養育問題全面的暴露,另一方面是孩子的發展父母無法適應帶來的挑戰。可惜的是,父母更在意孩子的學習,而失去了最好的干預期,大部分的孩子會把問題帶到成年,讓他們成人后的人生里充滿了挑戰和困境。

人是一個整體,不僅有階段性的發展任務,也會有階段性的發展契機,在當下碎片化信息的時代,確實給父母的養育帶來了困難、給孩子的成長也同樣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孩子雖然物質豐富,內心卻是一座孤島。
不管哪種學業問題,其實都是環環相扣。
孩子出現問題,不是把問題拋給他們,把他們定義成問題,而是,和他們站在一起去面對、解決,支持他們的成長。

來源: 郭青燕易悅正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