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成都市科普文化產業協會與四川天府新區教育學會聯合主辦的“教育大家談”(第3期)——“譚楷爺爺講熊貓的故事”在天府新區元音中學成功舉行。成都市科普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王勁夫,四川科普文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總編輯以及四川天府新區教育學會會長劉長清、副會長白太軍,四川天府新區元音中學校長助理向文鈦,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顏菁菁等和來自元音中學、天府二小、天中附小、天府新區實驗小學的師生五百余人參加活動。

活動特邀成都市科普文化產業協會首席專家顧問、知名科普科幻作家、資深編輯家、“第六屆王麥林科學文藝創作杰出人物”榮譽獲得者譚楷老師擔任主講嘉賓,為在場師生深情講述了一段段與熊貓相關的奇妙故事。

譚楷老師以親身經歷講述了熊貓科研背后的艱辛與溫情,作為國內最早將目光聚焦于熊貓的作家之一,早在1980年前后,他便與熊貓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胡錦矗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創作出真實且動人的熊貓題材佳作,譚楷老師多次深入人跡罕至的自然保護區,與科研人員并肩同行,在崇山峻嶺間穿梭,在茂密竹林中探尋,長時間跟蹤觀察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活動軌跡,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瞬間。1981年10月11日,他的報告文學《在熊貓的故鄉》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后,引發了全國讀者對熊貓保護的高度關注與熱切討論。2004年,即便已步入退休生活,譚楷老師對熊貓事業的熱愛與執著絲毫未減,積極參與創辦了中英文版《看熊貓》雜志,并親自擔任執行主編一職。譚楷老師曾坦言:“與其說我喜歡大熊貓,不如說是我對大自然的喜愛,對自己家鄉土地的熱愛”,也正是這份對自然與家鄉的熱愛,化作了他投身熊貓事業的動力。

講課期間,譚楷老師與現場師生積極互動,化身“繪畫導師”,以生動示范和趣味講解,手把手教授大家如何勾勒出憨態可掬的熊貓形象,還對部分學生筆下形態各異、充滿童趣的熊貓畫作進行細致點評,時而給予肯定鼓勵,時而提出中肯建議,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此外,現場還為天府新區首批四所學校“譚楷科普工作室校園工作站”進行了授牌。

會后,大家還就工作站下一步工作開展進行了座談交流,共同為科普教育在校園的落地生根出謀劃策。

來源: 成都科普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