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與花粉,都是自然界的產物,看似并無關聯,誰能想到,一旦花粉遇上雷暴,竟會引發人類呼吸道疾病,發生哮喘,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雷暴天氣,強對流天氣過程,涵括雷電、大風、強降雨等天氣現象,并伴隨氣壓變化。
雷暴天氣發生過程有兩個階段,一是氣流升發階段,一是氣流肅降階段。
在氣流升發階段,若正值花粉季,地面的氣流便會毫不客氣地裹挾上大量花粉或霉菌孢子,往上層氣流沖。而雷暴發生時,會迅速產生17000℃到28000℃的劇烈高溫,隨之發生爆炸,產生閃電和雷鳴。不可避免的是,攜帶著花粉或霉菌孢子的空氣和水汽受熱后急劇膨脹、爆炸,強大的力量將云團中的花粉和霉菌孢子震碎成分子極小極小的顆粒,更容易被呼吸道吸收,濃度也較之前大幅增加。
氣流肅降階段,伴隨著降雨和下沉氣流,肉眼無法發現的花粉或霉菌孢子氣團重新回到地面,成為一個巨大的過敏原炸彈,讓對花粉過敏和霉菌敏感的人防不勝防,紛紛中招。
這種哮喘常常伴隨雷暴天氣出現,來勢洶洶,不容小覷。因此,人們把雷暴引發的哮喘,稱之為——雷暴哮喘。
數據為證,《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1999年—2012年間,在美國單純因暴雨天氣,65歲以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就增加了5.2萬就醫人次。
2023年9月2日晚,內蒙古呼和浩特出現雷雨天氣,是夜,呼和浩特市各大醫院門急診患者驟增。患者大多出現過敏引發的哮喘現象,導致呼吸困難。
2025年4月11日凌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短短4小時接診310名雷暴哮喘患者。而重慶當天雷電活動次數超過6000次。
雷暴哮喘以有花粉過敏、過敏性疾病、哮喘病史的人群為主,關鍵要素是雷暴和花粉。
對于高危人群來說,有效規避的方法:首先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花粉監測預報,花粉濃度超過19粒/m3會增加雷暴哮喘風險,花粉濃度達50粒/m3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在花粉濃度大的季節,當雷暴發生時,關門關窗不出門,隔絕過敏原。其次,確實需要出門的話,應佩戴好口罩。再次,從外面回來及時用鹽水或清水沖洗鼻腔及面部。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
如若仍然發生呼吸困難等情況,便要及時就醫。
來源: 饒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