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科普·水稻紋枯病】

葉鞘病斑似開水燙過,就是水稻紋枯病嗎?

稻農反映:水稻生長期間,葉上常看見云紋斑,就好像用開水燙了一樣的,這種癥狀是水稻紋枯病嗎?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介紹,水稻紋枯病,又名云紋病、花桿病,從水稻苗期至抽穗期都可發(fā)生,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稻農所說的葉鞘上個別病斑象讓開水燙過似的,是水稻紋枯病前期病株的典型癥狀之一,但并非是唯一的特征。水稻紋枯病主要表現(xiàn)為:初期近水面葉鞘著生水漬狀小斑點,逐漸擴展到邊緣深褐色、中間灰白或灰綠色的橢圓形病斑,之后病斑聯(lián)接成云紋狀的大病斑,侵染較快的病斑似開水燙過的一樣,后期病斑縱向向上不斷地進行擴展,陸續(xù)侵害葉片、莖稈及穗部,造成葉片黃枯腐爛,有的全株發(fā)病,病情達到4級,且不抽穗,提早枯死。

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若稻株出現(xiàn)第三、第二片以下各葉鞘或葉片受害,其表面有白色菌絲體,病情達到1—2級,表現(xiàn)為紋枯病發(fā)生初期,甚至頂葉及其葉鞘受害,病部表面有少量褐色菌核,病情達到3級時,應建議立刻進行化學防治。現(xiàn)將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策略分享如下:

水稻紋枯病病情在1級的,于6月中、下旬或紋枯病發(fā)生前的分蘗中期,每畝用45%噻呋·嘧菌酯懸浮劑20—25毫升,兌水40—45公斤后均勻噴灑稻株莖葉。

水稻紋枯病病情在2級以下的,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或紋枯病發(fā)生初期的分蘗后期,每畝用300克/升氟唑菌酰胺 懸浮劑20—30毫升,兌水后均勻噴灑稻株中下部莖葉。

水稻紋枯病病情在3級以下的,于幼穗分化期的7月中旬或紋枯病發(fā)生初期,每畝用32%氟環(huán)·嘧菌酯懸浮劑35—45毫升,兌水后均勻噴灑稻株,隔7—10天噴1次,視病情噴施1—2次。也可每畝用4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20—30毫升均勻噴灑全株,病重的地塊可隔10天再噴1次。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上述農藥時遇有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有雨勿施藥。

關注作物病蟲科普,呵護美麗鄉(xiāng)村振興!

來源: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