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成都市《機械制造行業企業工傷預防工作規范》(DB 5101/T 212-2025)正式實施。作為全國首個針對機械制造行業的工傷預防地方標準,其創新性的管理框架和精細化的技術規范為行業安全管理提供了全新范式。本文將從標準出臺背景、核心突破點及對企業的啟示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一、標準出臺:十年試點經驗鑄就工傷預防"成都模式"

成都市自2014年被列為全國工傷預防試點城市以來,通過"一一五五"工作機制(即一套機制、一套宣傳載體、五進活動、五類行業培訓)的探索,形成了工傷預防與安全管理融合發展的路徑。2020年國家《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提出"重點行業工傷事故五年降低20%"目標后,成都結合機械制造業事故占比高(約占總量的32%)、傳統安全管理碎片化等問題,率先構建"四步四分"管理體系(風險分級、責任分解、過程分控、績效分評),最終催生此標準。

標準創新性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填補了工傷預防專項標準空白,首次將工傷保險主體責任轉化為可量化的116項管理條款;二是突破傳統安全管理邊界,將心理健康監測(7.1.1條款)、供應鏈協同(11.4.4條款)等納入管控范圍;三是建立PDCA動態循環機制,要求企業每年開展管理評審并留存電子化檔案(7.2.1條款)。

二、標準核心突破:構建四維一體防控體系

(一)主體責任制度化

標準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為工傷預防第一責任人(6.1條款),要求建立包含目標管理、崗位責任、作業規范等18類制度的體系(7.1.1條款)。其中亮點在于將工傷保險參保率(7.1.2條款)、職業健康檢查覆蓋率(9.2條款)等設為強制指標,并通過"設施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第10章)將責任延伸至設備采購、安裝、運維各環節。

(二)風險防控動態化

引入GB/T 13861危險源分類標準,建立"年度評估+實時監測"機制:企業需每年開展工傷風險識別(8.1條款),對機械傷害、物體打擊等8類高風險作業實施分級管控。如在沖壓車間推行"三色預警"(8.2條款),對超過85分貝的噪聲區域配置智能耳塞發放系統。

(三)作業流程標準化

針對機械制造業24個典型崗位,標準細化289項操作規范。例如要求車床作業執行"三查三確認"(11.4.1條款):查設備防護罩完整性、查夾具穩固性、查應急制動有效性;確認照明強度≥300lx(11.2.4條款)、安全通道寬度≥1.2m(11.2.3條款)。這些量化指標使安全管理從經驗判斷轉向數據驅動。

(四)應急管理場景化

標準創造性地提出"三級應急響應"機制(13章):日常隱患執行15分鐘現場處置(12.2條款),中等風險事故啟動部門級預案(含VR模擬演練),重大風險聯動區域應急救援力量。某試點企業應用此模式后,工傷應急處置時間縮短40%。

三、啟示與建議:構建工傷預防新生態

(一)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

標準啟示企業需建立"雙重預防"機制:通過工傷風險地圖(8.1條款)實現事前防控,依托隱患排查APP(12.1條款)強化過程監管。建議參考成都某車企做法,將風險管控納入KPI考核,部門安全績效與績效工資掛鉤15%-20%。

(二)從單一管理到多元共治

標準推動形成"政府監管+企業主責+第三方服務"生態圈。如成都引入注冊安全工程師事務所參與標準起草(工作簡況),建議企業建立"安全托管"機制,與專業機構合作開發智能監控系統,實現沖床區域手部侵入自動停機。

(三)從人工管控到數字賦能

標準鼓勵運用物聯網技術,如要求起重設備加裝防搖擺傳感器(10.2條款)、高溫車間部署熱成像監測儀(11.2.1條款)。某鑄造企業應用AR智能眼鏡后,設備點檢漏檢率從12%降至2%。

(四)從物理防護到心理干預

創新性提出"心理健康三級干預"(7.1.1條款):普適性教育覆蓋全員,高危崗位實施壓力測評,創傷后員工開展心理重建。數據顯示,實施心理干預的企業,人為失誤導致的事故下降37%。

四、展望:標準引領行業變革

成都標準的實施預示著工傷預防進入"精密智控"時代。隨著GB 55037等新國標銜接(第2章),未來可能出現"工傷預防能力認證"制度,企業安全績效將直接影響工傷保險浮動費率。建議機械制造企業以該標準為藍本,在三年內完成三大升級:管理體系ISO45001融合認證、高風險工序自動化改造、全員安全素質數字化建模。

該標準不僅為機械制造業提供了操作手冊,更開創了工傷預防標準化管理先河。其核心價值在于將"生命至上"理念轉化為可執行、可考核、可持續的管理實踐,這對全國制造業安全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參考文獻

1 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DB5101/T 212-2025 機械制造行業企業工傷預防工作規范S. 成都: 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

2 成都市工傷預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DB5101/T 212-2025《機械制造行業企業工傷預防工作規范》編制說明及技術解讀Z. 成都: 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25.

3 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成都市工傷預防試點工作報告(2021-2025)R. 成都: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25.

4 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關于DB5101/T 212-2025標準實施的政策解讀EB/OL. (2025-02-16)2025-04-11. http://www.cdhrss.gov.cn.

5 溫州市安全生產協會. 溫州市機械制造業工傷預防指南M. 第3版. 溫州: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4: 58-73.

6 夷陵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機械制造企業工傷預防培訓材料匯編G. 宜昌: 夷陵區職業培訓中心, 2025.

7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 企業工傷預防實施案例匯編(2020-2025)C. 北京: 應急管理出版社, 2025.


作者簡介:封崇崇,男,江蘇沛縣人,大學學歷,正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質量管理體系(QMS)審核員、國家注冊環境管理體系(EMS)審核員、國家注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審核員、國家注冊服務認證審查員。現為財政部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山東省科技專家(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專家、山東省政府采購評標專家、科普中國專家、科學辟謠專家、科創中國專家、泰山科普名家、泰安市科技創新智庫專家、泰安市工傷預防專家庫成員等。

來源: 封崇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