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溫度回升,雨水增多,一種舌尖上的“鮮”味也在悄然生長,但是,這種“鮮”卻是有毒的,3月以來,已有陸續(xù)報道此“鮮”味引發(fā)的中毒事件。
它是誰?它就是鼎鼎大名的毒蘑菇。目前我國已知的毒蘑菇種類已有400多種,分布廣泛,難以肉眼鑒別、且與無毒蘑菇相鄰而生,極易因誤食引發(fā)中毒事件。
毒蘑菇中毒機制比較復雜,毒素不同,中毒機理也不盡相同。一般按中毒的癥狀分為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呼吸循環(huán)衰竭型及光敏性皮炎型。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胃腸炎型和神經精神型如光硬皮馬勃和乳牛肝菌,它們的主要特點是潛伏期短、癥狀較輕、行為迷幻,這也是菌子愛好者堅信”菌子沒煮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胃腸炎型中毒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惡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等一般病程短、恢復較快,預后較好。神經精神型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神經興奮,神經抑制、精神錯亂,以及各種神器的幻覺反應。請注意,雖然胃腸炎型和神經精神型主要以輕癥為主,但重癥也可以引起死亡。
肝臟損害型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類型,江湖上最出名的致命鵝膏(白毒傘)就是這個類型。肝臟損害型中毒發(fā)病過程可分為潛伏期、胃腸炎期、假愈期、內臟損害期、精神癥狀期和恢復期等6個時期。主要特點是肝損害明顯、死亡率高。
呼吸與循環(huán)衰竭型主要引起呼吸與循環(huán)衰竭病癥如亞稀褶黑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為主。溶血型如鹿花菌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肝及脾臟腫大等癥狀。光過敏性皮炎型如短黑耳、膠陀螺(又稱豬嘴蘑),主要表現(xiàn)為機體對日光敏感性增高,就是曬過太陽的皮膚會出現(xiàn):紅、腫、灼熱感、針刺痛感等皮炎癥狀。
請問我有個朋友不小心中毒了怎么辦?毒蘑菇中毒無特效解藥,一旦發(fā)現(xiàn)誤食中毒癥狀,請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醫(yī)療機構!!!
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吃野生蘑菇,連蘑菇專家都要借助儀器才能準確鑒別蘑菇是否有毒,就普通群眾而言,這口鮮味不是非吃不可!!!
來源: 作者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