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之中,春季的氣溫、氣壓、氣流、濕度等氣象要素變化多端,影響人體免疫功能,最容易讓身體出現各種不適。此時若不順應氣候保暖防寒,容易使體內的陽氣升發受遏制,濕邪也容易入侵機體,骨病就會鉆空子發作。

那么該怎么預防呢?

首先要保持住所干燥,室內保持通風,要有新鮮空氣進來。被褥要輕暖干燥,常洗曬,人不要在風口臥睡,同時還應避免出汗。其次,注意氣候變化,天氣變化時及時添加衣服。尤其對于一些曾患過骨病的老人和女性來說要更加注意。

春季要警惕哪些骨病呢?

一:頸椎病

主要表現:

1.頸型頸椎病:頸部疼痛、酸脹,肌肉僵硬,活動受限。

2.神經根型頸椎病:上肢疼痛或麻木,手沒勁,持物不穩,休息后減輕,勞累后加重。

3.椎動脈型頸椎病:發作性頭暈、頭痛,轉頭時可誘發或加重,有時視物模糊、復視或耳鳴。

4.脊髓型頸椎病:下肢麻木、疼痛或踩棉花感,四肢無力,大小便功能障礙。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頭痛、頭暈、血壓高,眼干或流淚,心率加快或胸悶,肢體發冷或多汗,腹脹、腹瀉。

怎么辦?

1.注意頸部保暖。注意外界環境變化,及時給頸部保暖。應避免長時間受空調或風扇的冷風刺激。睡覺時也應注意頸部保暖。

2.避免久坐不動。長時間一個姿勢對著電腦、手機等,容易使頸部肌肉一直處于僵直狀態,血液循環不通暢,易引起頸椎病。因此要盡量避免長時間久坐,坐1小時后應站起來,適當運動一下。

3.適當進行頸部鍛煉。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鍛煉頸部肌肉,既能緩解疲勞,又有利于頸椎穩定,如輕輕地讓頭部前后屈伸、左右旋轉、水平后縮等。

4.避免突然扭轉頸部。運動前先做好熱身,運動時應注意自我保護,避免危險、不協調動作,避免運動過于劇烈、突然扭轉頸部等。此外,乘車時應盡量避免瞌睡,以免急剎車時造成頸椎揮鞭性損傷。

二、腰椎間盤突出

主要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表現為腰部、臀部與坐骨神經疼痛,且呈由腰部向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噴嚏或者身體位置變化時疼痛感會加劇,彎腰、伸背、翻身等動作受限,部分人會出現感覺麻木或間歇性跛行情況,嚴重者還會站立困難,臥床不起

怎么辦?

1.睡硬板床。因為睡軟床時,腰部屈曲,易導致腰疼、腿疼,加重腰椎間盤突出。

2.不過度彎腰。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避免長久彎腰和過度負重。

3.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如玩電腦、打麻將、開車等時間過長,極易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甚至加速進程,應糾正此類不良習慣。

4.適當鍛煉。比如倒走和八段錦,能很好地使腰、腹、背部肌肉得到有效鍛煉,不僅增強肌肉力量,而且增加脊椎穩固性。

5.注意腰部保暖。受寒、受潮等因素有可能誘發腰椎間盤突出,應避免。

三、膝骨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早期,上下樓梯時疼痛明顯,尤其是下樓時更疼,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平地行走時,可能會出現關節交鎖。

后期或關節有炎癥時,可能會出現關節腫大、關節腔積液,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膝內外翻畸形的情況。

怎么辦

1.保護肝、脾、腎臟。腎為先天之本,肝腎同源,年老則肝腎漸虧,氣血不足;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虧虛,則氣血不足。氣血不足,則筋骨失去濡養,易引起骨關節退變。

2.保持好心情,形神同養。應注意避免過度情緒變化,保持內心安定。同時也要避免久站和走遠路,不要過度勞累。

3.順應四時,應季養生。需順應四季變化,在寒涼的秋冬注意保暖,在相對溫暖的春夏,也不要忘記顧護陽氣,少吹空調、風扇,少穿裙子。

最重要的一點!以上疾病有嚴重癥狀者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可盲目忍耐或自行推拿按摩等治療。

其他療法

1.功法鍛煉

功法鍛煉,不光可以活血通絡,增強體質,還能提高免疫力,恢復身體機能。

太極拳鍛煉能起到舒筋活絡、暢通氣血、調暢情志、強筋健骨的作用,對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復發與加重均有積極作用。

2.合理食補

薏苡仁、山藥、百合、葛根等食藥兩用的補品都有治濕、祛風、清熱、化瘀、消腫的功效,適當食用以溫養臟腑氣血;

牛奶及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

綠葉蔬菜:如莧菜、芥菜、薺菜、芥藍、空心菜、小油菜、菠菜、韭菜、油麥菜、西蘭花等;

豆類:如四棱豆、帶皮蕓豆等;

豆制品:如豆腐、豆腐皮、豆腐干、豆腐絲、千張等;

水產品:如魚類、紫菜、海帶、海蜇以及帶殼的蝦貝類等;

調味品:如芝麻醬、黑芝麻、白芝麻等;

堅果:如榛子、杏仁、巴旦木、開心果、瓜子、松子等。

上述谷類、蔬菜、肉類、水果,每天進食、合理搭配,均有一定食補效果,對于強筋健骨、預防骨病具有不錯的效果。

3.外用膏藥

貼膏藥治骨病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等好處。對于肢體關節疼痛、麻木、腫脹有比較好的功效。

膏藥主要具有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療頸肩腰腿不適。對關節退行性變、骨關節炎和創傷性損傷引起的局部腫脹和疼痛有效。特別是在關節退行性變、骨質增生、腫脹疼痛的情況下,可外敷膏藥,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脈,緩解關節疼痛。

來源: 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