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中醫病名,西醫認為是一種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常見病。感冒應與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相鑒別,后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額外的癥狀包括發熱、冷顫、身體及肌肉酸痛。流感對于免疫能力較差人群(主要是嬰幼兒、老人)可以是致命的。

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不需要特別治療可以自愈。癥狀有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喉部癢、痛或有痰、咳嗽、頭痛及乏力,一般情況下感冒經3~7天可痊愈。目前對于感冒的治療沒有很好的專效抗病毒藥物,都是一些緩解癥狀的藥物,任何藥物都不可能立馬治愈感冒。感冒的恢復靠的是機體的免疫功能,所以堅持鍛煉,提高免疫力是治愈感冒的最主要措施。但是可以使用中成藥或西藥去對癥處理,緩解相關癥狀。

感冒常服用的西藥包括:

治療發熱、咽喉痛:推薦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治療鼻塞:推薦偽麻黃堿,偽麻黃堿能選擇性收縮上呼吸道血管, 對血壓的影響較小, 是普通感冒患者最常用的減充血劑。但不宜連續用超過 7 天。

治療鼻涕、打噴嚏:推薦抗組胺藥,推薦第一代抗組胺藥如氯苯那敏(撲爾敏)和苯海拉明等,此類藥緩解鼻涕、打噴嚏效果好,可減輕咳嗽癥狀,為普通感冒的首選藥物,但是會有嗜睡的不良反應,因此吃藥后不要開車、進行高空作業等。

治療咳嗽:可選擇右美沙芬鎮咳,主要用于干咳,無成癮副作用。

另外還有一些復方感冒藥,例如999感冒靈顆粒、復方感冒片、感康片等可選擇,但是注意服用了復方感冒片就不要再單獨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片,過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會導致肝損傷。

除了西藥,中成藥也可以緩解相應癥狀,但要注意正確使用中成藥,最關鍵的是要分清寒熱,如果要不對癥,治反了方向,癥狀可能還會加重。

風寒感冒:發熱不明顯,惡寒重(怕冷的厲害),頭痛,關節疼痛明顯,鼻塞聲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時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顯,或僅見咽癢。

風熱感冒:發熱重,惡寒輕,或微惡風,咽干而痛,甚至咽喉、扁桃體紅腫疼痛,鼻塞流黃稠鼻涕,口渴想喝水,咳嗽吐黏痰。

感冒常用的中成藥包括以下幾種

風寒感冒顆粒——用于風寒感冒

荊防顆粒——風寒感冒

感冒清熱顆粒——寒包熱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兼有咽痛、咽干、黃痰)

風熱感冒顆粒——風熱感冒

桑菊感冒片——風熱感冒咳嗽較重

銀翹解毒顆粒——風熱感冒咽痛較重

藿香正氣液、午時茶顆粒——胃腸型感冒,感冒兼有胃腸道反應,如腹瀉、惡心、嘔吐等,多因夏季貪涼,吹空調,吃冷飲,兼暑天濕氣重所致。

感冒的預防

感冒重在預防,平常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生活飲食規律、改善營養、換季時避免受涼和過度勞累,有助于降低機體易感性,是預防感冒最好的辦法。另外感冒病毒最易經由鼻咽腔分泌物傳染,日常生活要洗手和被污染環境的消毒劑的應用可減少感染的傳播。

(本文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撰稿:寧子昕

審稿:郝洋/郭盛楠

排版:李述東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