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也就是俗稱的打嗝,通常因為膈肌和肋膈肌突發不由自主的收縮所致,常常在飲食、情緒襲擊之后出現,在幾分鐘或幾小時后自行停止,突然出現的呃逆不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但是往往很令人困擾,那么出現呃逆以后如何快速緩解呢?

首先要判斷呃逆的性質是一過性還是頑固性性,頑固性呃逆通常癥狀持續48小時以上,對于誘因不明確的難治性呃逆需要及時到醫院全面排查病因,避免漏診誤診。

對于一過性呃逆,則可以采取冰水含咽部,刺激嘔吐、紙袋呼吸等物理治療。中醫上認為呃逆是由于外邪犯胃、飲食不當、情志不遂、正氣虧虛等,導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發病,以喉間頻發短促呃呃聲響、不能自制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如果生活中突然打嗝,針灸干預有奇招,我們可以通過按壓穴位快速緩解癥狀。

攢竹

在面部,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可正坐或仰臥位取之。攢竹是治療呃逆的奇穴,其下正好是眶返神經,按壓眶返神經可以引起膈肌下移,進而改善膈肌痙攣。用指尖按壓或輕揉攢竹3-5分鐘,力度以感到酸脹為宜。

2.膻中

膻中穴位于兩乳頭連線之中點,具有寬胸理氣、散寒止痛的功效,對于胃氣上逆引起的呃逆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患者可以用掌心或指腹輕輕按摩此穴3-5分鐘,力度適中,以有酸脹感為宜,

3.膈俞

在背中,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按摩此穴能開通關格,降逆和胃,是治療膈肌病變之常用穴。將雙手拇指指腹按在左右兩側的膈俞穴上,用適當力度按揉,以局部有酸痛感為佳,每次按揉2-3分鐘。

除按摩穴位外,還可以嘗試用耳穴壓豆法,常用穴位有耳中、神門、交感等,將王不留行籽粘貼于小塊膠布中央,然后貼于耳穴上,遵醫囑每日按壓數次。

按壓完穴位后的調護也十分重要。

首先盡量調整飲食習慣,少攝入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避免過冷過熱飲食。呃逆緩解后幾天內吃易消化的食物,以防復發。另外呃逆患者應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避免長時間空腹或飽食后立即躺下,以減少呃逆發生的概率。同時,注意情緒管理,避免過度焦慮或抑郁、憤怒等情緒刺激,保持心態平和。

(本文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審稿:郝洋/郭盛楠

排版:李述東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