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看電腦,低頭看手機”已經是打工人的常態,他們年紀輕輕,頸椎卻被熬壞。中國頸椎病患者已經接近2億人口,頸椎病的存在已經影響了大多數人正常生活。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頸椎病呢?又該怎么預防和治療頸椎病呢?
一、什么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簡單講,就是頸椎的骨骼或者韌帶等其他組織出現異常的增生,骨骼位置出現改變,病變的骨骼或者組織壓迫頸椎周圍的血管、神經、脊髓,導致出現一系列癥狀。常見的癥狀有頸肩部疼痛、麻木、活動不靈活、頭暈、耳鳴等。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和其他型頸椎病,從字面就可以輕易區分這幾種類型:
(1)頸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部活動受限、頸部僵硬、頸部酸痛、肩部酸痛等,是最早出現、最好治療,也是最常見的頸椎病。
(2)神經根型頸椎病:由于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韌帶增厚等因素,使得單側或雙側神經根受壓,主要有頸肩部的牽制感、上臂的牽制疼痛感、手麻等癥狀。
(3)脊髓型頸椎病:大多是由于頸椎間盤突出、骨贅增生、韌帶骨化、頸椎管狹窄等多因素單獨或協同擠壓脊髓,使得脊髓逐漸變性損傷,產生嚴重的甚至不可逆轉的臨床癥狀和功能障礙。比如下肢乏力、行走不穩、踩棉花感、上肢功能障礙、精細功能障礙,更嚴重的會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這是最嚴重的一類,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類頸椎病。尤其是對于老年人,當出現了手麻腳麻的癥狀,往往第一時間會去查神經內科的問題,而忽略了頸椎問題,最終會導致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4)其他型頸椎病:頭暈惡心嘔吐、胸悶心慌、交感神經/迷走神經紊亂、植物神經紊亂等癥狀可能是頸椎病的癥狀,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屬于綜合類的癥狀。
二、頸椎病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導致的?
(1)不良姿勢:如長時間低頭玩手機、伏案工作等,易造成頸后肌肉、韌帶損傷,使得頸椎退變進程大大加快。
(2)風寒潮濕:如夏日空調等冷風對著頸部直吹,會導致頸椎受寒。
(3)不良的睡眠體位:如枕頭過高,會使頸椎前曲,過低則會使頸椎懸空而得不到放松。
(4)過量的體育鍛煉和過度的頸部運動:適量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健康,但超過頸部可以承受的范圍,就會導致頸部損傷。
三、如何識別頸椎病?
識別頸椎問題最直觀的就是關注自己身體的反應。如果我們發現脖子持續疼痛,不管是躺著還是熱敷、貼膏藥都不能有效緩解,這可能就是身體在對我們發出信號。另外手臂酸痛、手麻、身體遲鈍、活動不利索、頭暈惡心、走路不穩、踩棉感等癥狀都是頸椎病常見的身體反應,是我們識別頸椎問題的重要預警信號。
頸椎病的檢查方式主要有X光、CT、核磁共振、經顱多普勒超聲。上述五種檢查方式沒有優劣之分,是相互補充的。通過不同的檢查方式看到身體內部的不同情況。
四、如何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的病程比較長,病情常有反復,發作時癥狀較重,會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預防頸椎病刻不容緩!以下幾點可以有效預防頸椎病。
(1)改變不良習慣:避免長時間躺在床上看電視、閱讀;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伏案工作1小時起身活動;積極鍛煉,每天早晚進行緩慢的頸部屈伸和旋轉運動。
(2)避免頸部外傷:乘車系好安全帶,不要在車上睡覺。
(3)避免頸部受寒:夏天避免空調直接吹頸部,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風或用冷水沖洗頭頸部。
(4)選擇合適枕頭:避免高枕和低枕,仰臥時一只拳頭高度,側臥時一側肩膀寬度。
五、如何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的治療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無論是哪一類頸椎病,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先非手術治療,無效再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包括針灸、牽引、矯形支具、光療、推拿按摩等。需要注意的是,非手術治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2)手術治療:主要是解除由椎間盤突出、骨贅形成或韌帶鈣化對脊髓和血管的壓迫,重建頸椎的穩定性,手術方式分為頸椎前路手術和頸椎后路手術。
(本文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審稿:郝洋/郭盛楠
排版:李述東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