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十大奇觀

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 陳枳衡

老莖生花

熱帶雨林中有很多樹干、老枝上開花的現象。老莖生花的形成與熱帶雨林特殊的環境有關,是植物在進化中逐漸適應環境而形成的生物現象,處于中、下層的樹木在與上層植物爭奪陽光時處于劣勢,花朵也無法高占枝頭吸引傳粉者。因此,它們選擇把花朵開在老枝和樹干上相對比較空曠的位置,使得花朵更容易被昆蟲發現和光顧,有利于繁衍后代。此外,莖花現象便于輸送養分,減少能量的消耗,粗壯的樹干也能承受果實的重壓。

空中花園

“空中花園”也稱“樹冠花園”,是指在雨林喬木的地上部分具有很多種類的附生類和攀援類植物棲息生長的現象。雨林之中,因為樹木通常非常高大,樹冠濃密,透射到地面的陽光相對較少。而接近地面,又有大量的灌木、小喬木密集生長,多數低矮的草本植物就會難以獲取足夠的陽光。然而,樹干、樹冠上卻有很多機會。因此,有一些“聰明”的低矮或攀援植物,發現了這樣絕佳的機會,慢慢進化出了離開地面、以樹木為棲息之處而生存的“絕技”,能夠爭奪更多的陽光。

滴水葉尖

又稱滴水尖,主要是指熱帶雨林多數植物葉片上的水順葉尖流下的現象。滴水葉尖的形成與熱帶雨林高溫多雨的環境有關,相對濕度極高,空氣中的水汽和隨時發生的降雨常在葉片的表面結成一層水膜,為了排除這些水膜,經歷了千百萬年的進化,這些葉片形成尾狀葉尖,下垂的尾狀葉尖很容易引導葉片表面水膜匯集在一起變成水珠流淌下來,從而形成“滴水葉尖”的熱帶雨林奇特景觀。

巨葉現象

巨葉現象是指在熱帶雨林中生長的植物有很多種類有著巨大的葉子,因巨大的葉片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陽光而長成,大型的葉片下可以容納數人在葉子下避雨,通常認為這是熱帶雨林草木植物適應弱光的結果。

七彩雨林

是指雨林里的很多樹種會在四季長新葉,各種各樣的植物新葉在茫茫雨林“綠海”中顯得格外的醒目,使得雨林俯瞰七彩斑斕,充滿魅力。這是植物為適應雨林常年溫暖,適宜生長的環境做出的生態對策,嫩葉呈現紅、黃等彩色可以保護葉片,減少紫外線的傷害以及食草動物的啃食。

絞殺現象

是指絞殺植物的果實被鳥類取食后,種子不消化,被排泄在其他喬木上。在適宜的條件下這些種子發芽,長出許多氣根來,長出的氣根沿著寄主樹干爬到地面,并插入土壤中,搶奪寄主植物的養分和水分。這些氣生根逐漸增粗并分枝,形成根網緊緊地把寄主樹的主干箍住,阻止了寄主植物的生長,并隨著時間推移,絞殺植物的氣生根越長越多,越長越茂盛,而被絞殺的寄主植物終因外部絞殺的壓迫和內部養分的缺乏而死亡、枯爛。絞殺植物的主干部分僅剩氣根圍成的一圈,形似豬籠。在熱帶雨林里,具有絞殺功能的榕樹就有二三十種。它們往往選擇一些高大挺拔的寄主作為絞殺對象,這樣可以較容易獲得更廣闊的生態位,而且寄主被絞殺死亡后也會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絞殺現象是植物之間競爭的一種很殘酷的事實,頗有動物界“鳩占鵲巢”的意思。

板根現象

又稱板狀根,是指雨林一些高大樹木的基部具有巨大的側翼,可達數米高、數米寬,具有支撐、吸收營養和呼吸等功能。板根是高大喬木的一種特殊適應,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樹冠寬大,身體上部沉重而導致的“頭重腳輕” 的問題,有效地增強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風暴雨的襲擊,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決了熱帶雨林中樹木根系難以進入深層土壤而又要執行對地上部分的支撐作用這一兩難問題。

藤本攀附

是指種類繁多的藤本植物形成的藤本纏繞景象。依樹蔓生的海南藤芋,茂密的蜈蚣藤和盤根錯節、橫亙雨林的榼藤等,共同構成了一幅幅雨林奇觀。它們爭相攀爬接受陽光的洗禮,峭壁、山石或者茂盛的大樹都是這些攀附植物的依靠。在熱帶雨林中常常見到茂盛的大樹被攀附植物盤繞包圍。這也是藤本植物為爭奪更多的陽光和生存空間形成的生態對策。

獨木成林

榕樹生長過程中,會在伸展的枝條上生出“氣生根”。剛長出的“氣生根”仿佛胡須一般細細長長,向下垂落,等它們落入土壤后就會逐漸增粗,慢慢成為支柱根。支柱根可以吸收水分和養料,同時還支撐著不斷向外擴展的樹枝,使原來的樹冠不斷擴大。這些不斷形成的支柱根就像許多只腳,不斷的開闊疆土,日復一日,就形成遮天蔽日、獨木成林的壯觀景象。這是爭奪更多陽光和生存空間形成的獨特景觀,同時也有力地支撐起龐大的樹冠,有助于這些樹木站穩腳跟。

根抱石

又稱“石上樹”,在熱帶雨林中出現這種現象的通常是榕樹,龐大的樹根纏繞著石頭生長,最終氣生根也會順著石頭不斷生長,形成石上樹。這是雨林植物為了爭奪更多的生長空間形成的獨特現象,這可以幫助植物獲得更穩固的生長條件,也體現出雨林的水熱條件十分豐富。

來源: 海南大學科普團隊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