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主要由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種由蜱蟲攜帶,通過蜱蟲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2009年我國發現的新發病毒性傳染病。顧名思義,主要表現為高熱,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除此之外還有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肌肉酸痛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多器官功能損傷等,甚至導致死亡。根據癥狀嚴重程度可分輕型、重型和危重型。輕型患者通常能夠自愈,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如多器官衰竭,病死率極高。該病的潛伏期一般為7-14天,平均9天。近十年來國內的數據統計顯示病死率約為5%。

本病目前以散發為主,但經調查發現該病急性期病人血液具有傳染性,可經直接接觸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在人與人間傳播,據文獻報道,國內已經發生多起人傳人導致的聚集性疫情。人群普遍易感,在山區、森林、秋林等地區生活、生產及開展戶外活動的人群風險相對較高。國外有發生過由陪伴動物(貓、狗)引起的人感染案例,因此寵物主人和獸醫也有一定的感染風險。

夏秋之季,外出勞作、踏青要小心蜱蟲叮咬?。】梢宰龅饺缦麓胧?/p>

1、避免蜱蟲叮咬:在蜱蟲易出沒的地方,如草叢、樹林,應盡量選擇長袖長褲,扎緊褲腳袖口,涂抹趨避劑。

2、正確處理蜱蟲叮咬:如被蜱蟲叮咬,可及時就醫拔除;若就醫不便,也不要強行拔除,應用鑷子夾住緩慢拔出并碘伏消毒,避免拔除不凈。

3、加強個人防護:避免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

來源: 全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