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雄雞天下白
2017年1月8日
丁酉雞年,俗語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闡釋的是不畏困難,勇于爭先的精神,我來到了“雄雞”之冠黑龍江省省會——北國冰城哈爾濱,適逢《中醫藥法》的頒布,中醫藥人無不歡欣鼓舞,余亦深感任重而道遠……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最北端,河流縱橫,平原遼闊,東南臨張廣才嶺支脈丘陵,北部為小興安嶺山區,黑龍江、嫩江、松花江三江滋潤全省,特殊的地理結構造就黑龍江富饒的物產。課程伊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王振月教授向我們介紹了黑龍江省藥用資源概況: 黑龍江中藥資源種類繁多,品質優良,道地性強,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山地區、小興安嶺區和松嫩平原區。因氣候環境的不同,分布的中藥種類亦不相同,王教授詳細的介紹了各個區的氣候環境特點以及有代表性的藥材。最后他提出,只有熟悉掌握中藥資源的種類、分布、貯量及開發前景等情況,才能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中藥資源,保證中藥事業可持續發展。王教授所見亦我之所慮,近年來,各界對中醫藥的熱情激起了全社會開發、利用中藥的浪潮。然而盲目開發,竭澤而漁,致中藥道地藥材日益匱乏,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亟需探索出一條中藥可持續發展之路。
初到哈爾濱,其地雖有南方人無法承受的寒冷,卻絲毫不能影響我外出感受這座別致的城市,自然與人工相得益彰,典雅的歐式建筑與東北人的粗獷豪邁結合得恰到好處。開辦期間,適逢哈爾濱的奇幻冰雪節,冰燈、雪雕、教堂,在日光下璀璨壯觀,美不勝收,夜色中流光溢彩,格外迷人。美景佐以“美食”,聶宏教授為我們準備了一場藥膳“盛宴”。中醫藥膳歷史悠久、隱藥于食、辨證施膳、注重調理。聶教授以骨質疏松和失眠為例,詳述了藥膳的科學食用方法和意義。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健康的要求也更高,各種食補保健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追捧,但其中的誤區也不在少數,通過藥膳學習,結合醫院工作心得,望以后能夠給患者提供更好的藥膳咨詢。
游學翌日,王喜軍教授為我們做了精彩的授課,作為全國的學科帶頭人,他對傳統的中藥學科有獨到的認識,特別是在質量標準衡量或評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方法、尺度等方面的闡述,開拓了我的眼界和思維。因為中藥鑒定學是我工作中所熟悉的學科,傳統的理念是中藥材真偽的鑒定,王教授提出:現代鑒定學除考證和整理中藥品種、鑒定真偽外,還需注重中藥材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鑒別。“價廉且療效好”是中藥院內自制制劑的特點,中藥各劑型院內自制制劑的使用也是中醫院的一大特色。接下來的兩天,基地安排了制劑專場:韓鳳娟教授立足于臨床,向我們介紹了院內制劑在婦科中的應用:詳述了常用院內制劑的臨床應用情況、制劑的組成和解析,并做了深入研究分析。楊素清教授則介紹了院內制劑在臨床皮膚科上的應用。最后李永吉教授從歷史沿革、現代研究、未來展望三個方向詳述了中藥外用制劑的發展歷程,通過對傳統外用制劑的深度剖析,利用現代的研究手段,發掘其價值,擴大影響力,造福患者。
幾位學者的講座讓我深有感觸,院內制劑在我院中藥治療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院也有許多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的院內制劑,如芙蓉膏、咳喘平顆粒、新風膠囊等,如何做好中藥院內制劑的研究和開發、依法依規使用院內制劑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都是當前中藥院內制劑面臨的課題。此次培訓還介紹了熊膽粉特有藥用價值及熊膽粉產業化關鍵技術,“養熊引流取膽汁”不僅解決了中醫藥的資源難題,還保護了野生黑熊的種群數量。中藥的魅力是在中醫師的手上發揮出來的,中藥使用環節是每一味中藥的最后一里路,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姜德友院長在《經典解讀之臨床用藥技巧》中提出,醫者需充分把握藥物的運用技巧,其中就有一藥多用思維、專病專藥思維、三位一體用藥思維,根據臟腑特性有用藥思維、用量思維、用利遠弊思維、劑型擇用思維,醫師只有全面熟悉中藥材的特性才能發揮其效果,最終做到藥為醫用。我院中草藥房作為規范化醫師培訓基地,一直致力于住院中醫師中藥知識的傳承學習,只有全面普及,才能惠濟眾生。
此行收獲了許多難忘的第一次,第一次站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感受了北方的嚴寒和基地老師們的熱情周到;第一次置身雪鄉,雪皚皚,白茫茫,感受世界如此純潔,內心瞬間一片寧靜。課畢,傳承同學雪鄉結伴同行,一路蹣跚,互相攙扶,每次掙扎著站起,又相擁地滑倒,一片歡聲笑語,保持年輕的心態,于己感覺甚好,于事尤為重要。歷經坎坷成大道,迎來日出又出發,人生之路如此,求學之路如此,中藥振興之路亦如此(傳承不遺力,一唱中醫興,待到冰雪融,中藥爛漫時)。
來源: 《中藥傳承游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