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玉米是水分需求較大的作物,尤其在關鍵的生長期(如抽雄期和灌漿期)如果水分不足,會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為了提高旱區玉米的產量,必須采取一系列抗旱栽培措施。下面是一些具體的操作要點:
1. 選擇適合的玉米品種
耐旱、耐低溫:選擇耐旱、抗病蟲、適應性強的玉米品種。這類品種在干旱時能更好地生長。
高產品種:如果土壤肥力差、氣溫偏低,可以選擇中早熟品種,保證玉米的產量。
適應性:對于旱春地區,選擇半耐密或者耐密的品種,以保證種子在干旱的情況下也能順利發芽和生長。
2. 掌握正確的播種時間
播種時間:在旱區,玉米一般要在降水前播種,因為玉米苗期能耐輕度干旱。播種時間要確保在降水季節前完成,避免苗期缺水。
合理控制水分:雖然苗期不需要大量水分,但隨著玉米生長,后期需水量較大。根據土壤濕度和氣候條件,合理安排灌溉,確保玉米在關鍵生長階段獲得充足水分。
3. 地膜覆蓋技術
覆蓋薄膜:在玉米種植地表覆蓋地膜,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濕度,減少水分蒸發,同時也防止土壤被風雨侵蝕。
提高土壤溫度:地膜覆蓋還能提高土壤溫度,促進玉米早期生長,尤其是在冷涼的春季有顯著效果。
減少雜草:覆蓋地膜后,還可以抑制雜草生長,減少雜草與玉米爭水、爭養分。
4. 提高土壤肥力
施肥管理:旱區土壤容易貧瘠,施肥至關重要。優先使用有機肥,增強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改善土壤結構:可以通過施加腐熟有機肥、種植綠肥等方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輪作方法:實施玉米與豆科作物(如豌豆、豆類)輪作,豆科作物能固氮,增加土壤的肥力,為玉米的生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5. 適時采收
選擇合適的收獲期:玉米應在完全成熟時采收。一般在玉米果穗變硬、籽粒顏色變深時可以開始采收。
避免早收:過早采收會導致玉米的干物質積累不足,產量降低;過晚采收可能導致玉米脫粒困難。
分批采收:為了保證玉米的質量,可以進行分批采收,避免玉米因長時間存放而發生霉變。
曬干儲存:采收后的玉米要及時曬干,確保水分降低到安全范圍,避免存放過程中霉變。
**總結:**在旱區,玉米的栽培面臨水資源短缺的挑戰,只有通過科學的管理才能保證玉米的高產。通過選擇適合的品種、合理播種、覆蓋地膜、改善土壤肥力和適時采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和產量。實施這些技術措施,不僅能減少水分流失,還能確保玉米在干旱條件下健康生長。
圖為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拉薩試驗地玉米生長情況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