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肅省科協主辦、甘肅省農村技術聯合會承辦的全省農技協組織建設暨科技小院(科普小院)規范化運營研討交流座談會、全省特色農產品加工技術研討會3月6日在通渭縣召開。會議深入探討我省科技小院、科普小院建設及甘肅特色農產品加工技術的提升路徑,破解農業產業化瓶頸、助力鄉村振興。

甘肅省科協黨組書記、第一副主席包俊宗,黨組成員、副主席馮永成,省農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楊天育等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省科協系統科普部負責人、省農技協常務理事、科技小院首席專家及其負責人針對《甘肅省科協科技小院建設管理辦法》和《甘肅省科普小院建設管理辦法》進行了深入交流,圍繞2025年全省農業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農技協組織建設及科技小院(科普小院)規范化運營等議題展開了座談。

針對甘肅寒旱農業“加工鏈條短、附加值低”等問題,來自全省科技小院、高校院所和農業企業的專家代表,圍繞馬鈴薯、中藥材、果蔬、養殖等寒旱特色農產品的加工技術提升、產業鏈延伸、品牌塑造及市場拓展等議題進行了專題研討。與會人員通過現場交流和技術分享,系統梳理了當前農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經驗。

會議指出,農技協作為農業農村領域的重要社會組織,兼具公益性和科協基層組織的雙重屬性,在鄉村振興和科技推廣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技協不僅是農業技術創新的推動者,更是農業科普的重要力量,通過普及知識、提升技術,助力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會議強調,全省各級科協要著力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推動科技小院和科普小院的建設與規范化運營??萍夹≡鹤鳛檗r業技術創新基地,應注重人才培養和技術推廣;科普小院則聚焦科學普及和技能培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會議還提出需優化小院建設標準、整合資源、完善運行機制及評估體系,更好地服務農業現代化。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科技創新要注重“接地氣”,必須因地制宜,結合甘肅寒旱地區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區域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在農產品加工領域,應遵循“宜原則原,宜深則深”的發展思路,根據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合理選擇初加工或深加工的技術路線,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甘肅特色農產品具有資源優勢,但要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依托科技力量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

本次研討會的召開,不僅為甘肅特色農產品加工技術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全省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未來應進一步加強科技小院、科普小院、高校院所和農業企業之間的協作,充分發揮“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的作用,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甘肅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來源: 甘肅科技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