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智力的高低來判斷一個人的腦殼到底聰不聰明。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智力不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智力只是一個小小的部分,還有很多“其他特質”起作用,其中情緒智力占的比重就很大[1]。

戈爾曼在《情緒智力》一書中指出:決定個體成長為庸碌之輩還是棟梁之材的決定性關鍵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情緒智力。

那這個“情緒智力“究竟是個啥?

在介紹情緒智力之前,咱們先請“情緒”和“智力“做自我介紹!


情緒和我們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密切相關,是人心理的一種反應。簡單來說,當你有某種需求或者愿望時(比如需要安全感、想要被接納),就會產生對應的情緒。這是一種混合的心理現象,揉雜了你的想法、身體反應和各種復雜的感受。

智力是在不同種類的活動中都會表現出來的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創造力等。
智力因素只是影響成績的眾多因素之一,即使智力水平相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發展。因為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智力因素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非智力因素起作用,并且非智力因素所占比重大,其中情緒智力重要性不容忽視。

有請“情緒智力”來進行自我介紹!

“情緒智力”一詞最先由薩洛維和梅耶提出,后他們對情緒智力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準確和適當的知覺、評估和表達情緒的能力;運用情感促進思維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緒,有效地運用情緒知識的能力;調節情緒,促進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
1、 情緒知覺、評價和表達的能力。是指能及時發現自己和別人有情緒,能明白這些情緒為啥出現、是好是壞,還能用合適的方式把情緒表現出來的能力。

(1)能通過身體反應、內心感受和想法,搞清楚自己現在是什么情緒的能力。


(2)能通過別人的說話方式(如語氣)、表情動作,或者從電影、音樂、畫作這些作品中,看出其中表達的情緒的能力。


(3)能準確說出自己的情緒,并且知道這種情緒背后想要什么的能力。


(4)能分辨出別人的表情是真是假,或者有多準確的能力。


2、 情緒對思維的促進能力。是指情緒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解決問題和做決定的能力。

(1)情緒能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抓住重點信息的能力。


(2)能產生強烈的情緒,并且利用這些情緒更好地做判斷和記住事情的能力。


(3)當心情從好變壞時,能讓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4)能在不同心情下,用合適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理解、分析情緒,運用情緒知識的能力。是指能看懂情緒、分析情緒,并且用這些知識來應對問題的能力。

(1)能準確識別分清是哪種情緒,并且知道哪些詞能正確描述這種情緒的能力。


(2)能看懂情緒背后隱藏的信息的能力。


(3)能看懂那些混合的、矛盾的情緒的能力。


(4)能察覺到情緒變化的能力。


4、 對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指能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平靜或積極的能力。

(1)能接受自己或別人有各種情緒,不排斥、不壓抑的能力。


(2)能根據情況調整自己的情緒,做出合適反應的能力。


(3)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能幫助別人調節情緒的能力。


(4)能減少負面情緒,增加正面情緒,讓自己和別人都感覺更好的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情緒”和“智力”不再是對立的兩面,情緒智力不僅是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對心理健康水平起重要的調節作用。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他們的調節能力更強,會更少地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2]。他們對消極情緒的控制能力更強,會在短時間內將消極情緒消化,也不會將負面情緒從一件事泛化到其他事情上去。

情緒智力高的更能采取有效的策略來調節自己的消極情緒,幫助自己緩解壓力,應對生活中的不如意,處理好人際關系,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讓自己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減少負面情緒。

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在面對不同的突發狀況時,能夠較快速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及時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問題,相信問題可以解決,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

我們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增強自己的情緒智力;

1、當心情好的時候,知道如何將這種好心情保持得更久。

比如:和朋友一起玩兒得很開心,可以一起計劃下次再一起出來玩兒,將好心情延長。

2、能夠了解別人傳遞的非言語信息,即能看懂別人不用說話就能表達的意思。

比如:當朋友眉頭緊皺、雙臂交叉,你就能看出來他現在可能心情不太好或者并不同意你的觀點。

3、遇到困難時,能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

比如:當和朋友發生爭執,可以選擇先冷靜下來,等情緒平復后再溝通。

4、當遇到問題時,可以試想“如果情況發生,最壞的結果是什么,自己能不能接受這個結果,又可以如何應對這個結果?”

積極情緒對個體的影響多方面且影響時間長,提高情緒智力,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幫助我們健康發展。

圖/文:小小心理學

參考文獻:

1. 張輝華,楊蘭,情緒智力干預的效果:來自兩個準實驗的證據[J].心理技術與應用,2024,12(3):159-169.

2.Frazier HR, Ocker LB, Araas TE, Blackburn SA. Relationship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o perceived stress in combined master’s of science and dietetic internship programs[J]. J Allied Health, 2020,49(2):141-147.

來源: 小小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