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科普·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在吉林省常發生,怎樣防治?

稻農反映:其在吉林省承包了水稻田,附近農戶介紹說近年來當地水稻常發生紋枯病且較嚴重。那么,怎樣防治水稻紋枯病呢?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介紹,紋枯病,又稱花桿病、花腳病、云紋病,屬于真菌性病害,是我國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嚴重威脅著我國水稻的安全生產。其在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尤以分蘗盛期至抽穗期為害最重,常造成葉枯、鞘枯,籽粒不飽滿,秕谷率增加,致使水稻減產和品質下降。病菌在水稻病殘體上越冬。紋枯病在相對濕度在90%以上、氣溫28℃-32℃時易發生與流行。歷史資料顯示,紋枯病是吉林省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長春、通化、松原、四平、白城等地局部地區偏重發生(見圖)。目前使用高效能殺菌劑進行噴霧是控制水稻紋枯病應用最有效的策略,稻農常使用的殺菌劑主要有己唑醇、噻呋酰胺、嘧菌酯、井岡霉素、絡氨銅、氟環唑等單劑和氟環·嘧菌酯、丙環·嘧菌酯、苯甲·丙環唑、苯甲·嘧菌酯、粉唑·嘧菌酯、噻呋·苯醚甲等混劑。

為確保水稻紋枯病的防控,現將殺菌劑選用與應用技術分享如下:

首先是科學選擇藥劑。從農藥登記證件時間來看,選用近10年來登記的新殺菌劑品種,比如噻呋·嘧菌酯、井岡·氟環唑、春雷·己唑醇、氟唑胺·戊唑醇、噻呋·肟菌酯、氟環·肟菌酯、噻呋酰胺·噻霉酮、春雷霉素·噻呋酰胺、井岡霉素·乙蒜素、啶氧菌酯·噻呋酰胺、四氟·肟菌酯等。從登記劑型來看,選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 GB∕T 19378-2017》要求的新劑型農藥,比如水乳劑、微乳劑、懸浮劑、懸乳劑等環保劑型農藥。

其次是正確使用藥劑。水稻紋枯病發生重的地區,于紋枯病發生前,在晴天趁露水未干時每畝用24%井岡霉素·乙蒜素微乳劑67—100克,兌水30—60公斤,均勻噴施在植株中下部,隔7—10天施藥1次,可施藥2次,注意施藥前和施藥后應保持稻田水深5—7厘米,保水3—5天;在水稻紋枯病發生前或發生初期,每畝用30%啶氧菌酯·噻呋酰胺懸浮劑25—30毫升,兌水30—90公斤,均勻噴施到葉面濕潤不滴水為宜。或每畝用10%春雷霉素·噻呋酰胺懸浮劑40—50毫升,兌水30—60公斤后均勻噴霧,隔7天噴1次,視病情噴施1—2次。值得一提的是,使用上述農藥時,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降雨勿施藥。

稻農朋友們,也可搜索三平科工科研人員撰寫的《產量居世界第一的水稻使用農藥產品登記情況綜述》一文,了解更多水稻用藥知識(如圖)。



關注作物病蟲科普,呵護美麗鄉村振興!

來源: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