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醫生!我老婆她...她喘不過氣來了!”伴隨著一陣急促的呼救聲,一位面色蒼白的年輕媽媽被緊急推進了急診室。她呼吸急促,嘴唇發紫,胸口劇烈起伏,仿佛下一秒就要窒息。這位剛剛經歷分娩喜悅的李女士,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在產后第三天,與死神擦肩而過……
一、產后“躺平”,竟躺出致命危機!
李女士是一位順產媽媽,產后家人對她呵護備至,生怕她累著,堅持讓她臥床休息,除了上廁所,幾乎不讓下床活動。然而,就在產后第三天,李女士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呼吸困難,隨后便出現了文章開頭驚險的一幕。
經過緊急檢查,醫生診斷李女士為“產后肺栓塞”,這是一種由于下肢靜脈血栓脫落,隨血液循環堵塞肺動脈而引起的嚴重并發癥,如果不及時治療,死亡率極高!
二、驚心動魄72小時,與死神賽跑!
確診后,醫院立即為李女士進行了溶栓治療,并密切監測她的生命體征。經過72小時的緊張搶救,李女士終于轉危為安,脫離了生命危險。
回想起這段經歷,李女士和家人仍心有余悸。“我以為產后躺著休息是對身體好,沒想到差點害了自己!”李女士后怕地說道。
三、產后肺栓塞,并非遙不可及!
李女士的經歷并非個例。產后肺栓塞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長時間臥床是導致產后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產后肺栓塞的發生比例:
總體發生率:產后肺栓塞的發生率約為0.09% - 0.2%,即每1000名產婦中約有1-2人會發生肺栓塞。[[1]](參考文獻)
高危人群: 對于具有高危因素的產婦,如剖宮產、肥胖、高齡、既往血栓史等,產后肺栓塞的發生率會顯著升高,可達 1% - 2%。[[2]](參考文獻)
外科手術后肺栓塞的發生比例:
總體發生率:外科手術后肺栓塞的發生率約為0.1% - 0.8%,即每1000名手術患者中約有1-8人會發生肺栓塞。[[3]](參考文獻)
高危手術:對于高風險手術,如骨科手術(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腹部大手術、腫瘤手術等,肺栓塞的發生率會顯著升高,可達2% - 5%。[[4]](參考文獻)
肺栓塞的癥狀:
肺栓塞的癥狀可能因栓塞的大小和位置而異。
突發性呼吸困難:這是肺栓塞最常見的癥狀,通常突然發生,尤其是在活動時。
胸痛: 疼痛可能是尖銳的、刺痛感,深呼吸或咳嗽時加重。
咳嗽: 可能伴有血痰。
心跳加速:心率明顯加快,可能伴有心悸。
頭暈或暈厥: 由于缺氧,可能導致頭暈甚至暈厥。
低血壓:嚴重時可能出現血壓下降,甚至休克。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自行拼圖而來
肺栓塞的確診標準:肺栓塞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為什么產后和術后容易發生肺栓塞?
血液高凝狀態:產后和術后患者體內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更容易形成血栓。[[5]](參考文獻)
血管損傷:手術過程中血管壁損傷,激活凝血系統,增加血栓風險。[[6]](參考文獻)
活動減少:術后患者活動量減少,下肢血液循環減慢,更容易形成血栓。[[7]](參考文獻)
四、預防肺栓塞,從“動”開始!
為了避免李女士的悲劇重演,產后和術后患者一定要牢記:不要“躺平”,要盡早動起來!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1. 盡早下床活動:
順產媽媽:產后6-12小時就可以下床活動。
剖宮產媽媽:術后24小時也可以在家人的幫助下下床活動。
外科手術患者:根據手術類型和患者情況,醫生會建議術后盡早下床活動,通常在術后24-48小時內。
術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
促進血液循環:早期活動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8]](參考文獻)
加速恢復:活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氣排便,加速身體恢復。[[9]](參考文獻)
預防并發癥:早期活動可以預防肺部感染、肌肉萎縮等并發癥。[[10]](參考文獻)
2. 堅持踝泵運動:
即使躺在床上,也要堅持做踝泵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踝泵運動怎么做?(根據最新指南更新)[[11]](參考文獻)
1. 勾腳(背屈):平躺,雙腿伸直,腳尖向上勾,朝向身體方向,保持5-10秒。
2. 繃腳(跖屈):腳尖向下繃直,遠離身體方向,保持5-10秒。
3. 旋轉:以踝關節為中心,腳趾做360度旋轉,順時針、逆時針各5-10次。
4. 組合運動:將勾腳、繃腳和旋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動作,每組10-15次。
圖片來源:知乎
Tips:
動作要緩慢,幅度盡量大,感覺到小腿肌肉有拉伸感即可。
每組動作做10-15次,每天做3-4組。
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逐漸增加次數和組數。
科學依據:
研究表明,踝泵運動可以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2]](參考文獻)
一項針對術后患者的研究發現,進行踝泵運動的患者,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顯著低于未進行踝泵運動的患者。[[13]](參考文獻)
3. 其他預防措施:
多喝水,避免血液濃縮。
穿著彈力襪,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五、動起來,遠離肺栓塞!
肺栓塞雖然兇險,但并不可怕。只要產后和術后患者科學康復,盡早下床活動,堅持踝泵運動,就能有效預防肺栓塞的發生,遠離生命危險!
記住:活動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如有任何不適,請及時就醫!
參考文獻:
1. Heit JA, Kobbervig CE, James AH, Petterson TM, Bailey KR, Melton LJ 3rd. 妊娠期或產后靜脈血栓栓塞發生率的趨勢:一項基于30年人口的研究。Ann Intern Med. 2005;143(10):697-706.
2. James AH, Jamison MG, Brancazio LR, Myers ER. 妊娠期和產后靜脈血栓栓塞:發生率、危險因素和死亡率。Am J Obstet Gynecol. 2006;194(5):1311-1315.
3. Geerts WH, Bergqvist D, Pineo GF, et al. 靜脈血栓栓塞的預防:美國胸科醫師學會循證臨床實踐指南(第8版)。Chest. 2008;133(6 Suppl):381S-453S.
4. Falck-Ytter Y, Francis CW, Johanson NA, et al. 骨科手術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的預防:抗血栓治療和血栓預防,第9版:美國胸科醫師學會循證臨床實踐指南。Chest. 2012;141(2 Suppl):e278S-e325S.
5. Bremme KA. 妊娠期止血變化。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 2003;16(2):153-168.
6. Geerts WH, Pineo GF, Heit JA, et al. 靜脈血栓栓塞的預防:第七屆ACCP抗血栓和溶栓治療會議。Chest. 2004;126(3 Suppl):338S-400S.
7. Kahn SR, Lim W, Dunn AS, et al. 非手術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的預防:抗血栓治療和血栓預防,第9版:美國胸科醫師學會循證臨床實踐指南。Chest. 2012;141(2 Suppl):e195S-e226S.
8. 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卓越研究所(NICE)。16歲以上人群靜脈血栓栓塞:降低醫院獲得性深靜脈血栓或肺栓塞的風險。NICE指南NG89. 2018.
9. Kehlet H, Wilmore DW. 改善手術結果的多模式策略。Am J Surg. 2002;183(6):630-641.
10. Lawrence VA, Cornell JE, Smetana GW. 非心胸外科手術后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策略:美國醫師學會系統綜述。Ann Intern Med. 2006;144(8):596-608.
11. 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卓越研究所(NICE)。16歲以上人群靜脈血栓栓塞:降低醫院獲得性深靜脈血栓或肺栓塞的風險。NICE指南NG89. 2018.
12. Kahn SR, Shrier I, Kearon C. 深靜脈血栓患者的體力活動:系統綜述。Thromb Res. 2008;122(6):763-773.
13. Liu Z, Zhang Y, Wang Y, et al. 踝泵運動對婦科手術后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效果:一項隨機對照試驗。Int J Nurs Stud. 2019;91:1-7.
來源: 基于醫學指南和研究,結合產后和術后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