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共振報告誕生記:3萬倍地球磁場的「太空艙歷險」

每張磁共振報告都像一本「寫真集」,它的誕生需要經歷:

1.1預約入場券:醫生根據癥狀“下單”,患者需通過“磁場安檢”——移除手機、鑰匙、磁卡等金屬物,連內衣鋼圈都可能被拒之門外。

1.2太空艙體驗:患者躺進直徑60cm的“太空艙”,聽著“哐哐哐”的敲擊聲(射頻脈沖信號),身體被3萬倍地球磁場的能量掃描。

1.3氫原子狂歡:磁場喚醒體內70億億個氫原子,它們跳起“搖擺舞”,形成黑白灰的器官畫像。

2、檢查前的「拆彈行動」:這些禁忌比報告更重要

磁共振室堪比“拆彈現場”,稍有不慎可能引發危險:

2.1絕對禁區:

心臟起搏器、人工耳蝸 → 磁場會讓它們的電磁改變,從而導致“罷工”,誘發危險。?

體內有彈片、鋼板 → 可能被“吸出來”,如果是鈦合金等非順磁性金屬折不會。??

2.2生存指南:

物品篇:眼鏡、假牙、紋身貼(含金屬顏料)都要卸??

身體篇:做腹部檢查要禁食6小時,膀胱檢查要憋尿??

心理篇:幽閉恐懼癥患者可申請鎮靜劑,兒童需“哄睡模式”??

3、報告上的「暗語」:黑白圖像里的生命密碼

一張磁共振報告=100~1000張斷層圖+各種算法+醫生經驗:

3.1初級暗號:

高信號白斑:可能是腦梗、腫瘤的“腳印”,提醒我們要高度關注,以避免嚴重后果。

低信號黑影:鈣化灶、結石“隱身術”,從而無法發現他們,但是他們又確實存在。

3.2高級彩蛋:

DWI序列:中風黃金6小時的“警報器”,可以在短時間內發現腦梗死病灶,爭取溶栓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MRA/MRV:血管里的“堵車地圖”,發現血管堵塞部位,指導臨床治療。

MRS:細胞的“評價專家”,通過監測各種代謝水平,來評估細胞的功能。

特別提醒:這些情況報告可能“說謊”

檢查時亂動 → 圖像像“糊掉的照片”,影響報告的準確性。?

體內有金屬節育環 → 盆腔圖像出現“黑洞”,造成盆腔結構無法觀察。?

未告知過敏史 → 增強掃描可能引發皮疹等過敏現象,嚴重者甚至危害生命。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