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媒體人吳玉燕因甲流合并乙流感染不幸離世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這場悲劇不僅讓人痛心,更暴露出公眾對流感的認知誤區和護理盲區——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其合并感染可能引發致命風險。本文將解析流感病毒的"疊加攻擊"機制,并提供科學護理方案,幫助更多人規避健康危機。
一、甲流+乙流:為何合并感染更兇險?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如H1N1)變異快、傳播廣,乙型(如Victoria系)致病性相對穩定。當兩種病毒同時感染時,免疫系統會陷入"雙線作戰"困境:
**1. 免疫過載:**雙重病毒刺激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引發高熱、呼吸困難等全身炎癥反應
**2. 器官雙重打擊:**病毒可能同時攻擊呼吸道、心肌等多器官系統
**3. 治療復雜度倍增:**不同病毒對藥物的敏感性差異影響療效
臨床數據顯示,合并感染者重癥率較單一感染高3倍,死亡風險增加40%(《柳葉刀·傳染病》2023)。
二、識別高危預警信號:何時必須就醫?
流感初期癥狀與普通感冒相似,但若出現以下任一情況需立即就診:
**持續高熱不退:**體溫≥39℃超過3天不退
**呼吸系統異常:**胸悶氣促(靜息時呼吸>30次/分)、血氧飽和度<93%
**神經系統癥狀:**意識模糊、抽搐、劇烈頭痛
**循環系統問題:**嘴唇發紺、血壓驟降、四肢冰冷
特別提示:肥胖者、孕婦、慢性病患者、65歲以上老人及嬰幼兒屬于高危人群,建議48小時內啟動抗病毒治療。
三、家庭護理的"黃金守則"
1. 隔離防護
★單獨房間居住,使用帶蓋垃圾桶處理分泌物
★護理人員佩戴N95口罩,接觸后使用含氯消毒劑洗手
★每日開窗通風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2. 體溫管理
**★物理降溫:**38.5℃以下采用溫水擦浴(重點部位:頸部、腋窩、腹股溝)
**★藥物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孕婦/肝病患者慎用)或布洛芬(胃腸疾病者避免)
**★****禁忌行為:**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薦交替使用不同退燒藥
3. 營養支持方案
**★每日飲水:**2000-3000ml,可選用口服補液鹽Ⅲ
**★飲食原則:**高蛋白(雞蛋清、魚肉)、高維生素(獼猴桃、彩椒)、易消化
**★****推薦食譜:**南瓜小米粥(護胃)+蒸蛋羹(補蛋白)+鮮榨橙汁(補VC)
4. 藥物使用規范
**★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需在發病48小時內服用,療程5天不可中斷
**★抗生素使用:**僅在有細菌感染證據時使用,避免盲目服用
**★****中藥輔助:**連花清瘟膠囊需間隔1小時與西藥服用,忌與鎮靜類藥物同服
四、警惕三大致命并發癥
**1. 病毒性肺炎:**咳嗽加劇伴鐵銹色痰、平臥呼吸困難
**2. 心肌炎:**心率>120次/分且與體溫不成正比、下肢水腫
**3. 腦膜炎:**頸項強直、畏光、噴射狀嘔吐
建議康復期每周進行心電圖、胸片、肝腎功能檢查,持續監測1個月。
五、預防再感染的科學策略
**1. 疫苗升級:**選擇四價流感疫苗,保護覆蓋甲型H1N1/H3N2和乙型雙系
**2. 環境管理:**使用空氣凈化器(CADR值≥300)、保持濕度50%-60%
**3. 免疫增強:**補充維生素D3(800IU/日)、鋅元素(15mg/日)
**4. 行為防護:**外出歸來執行"防疫四部曲":漱口→洗鼻→洗手→更衣
吳玉燕的悲劇提醒我們:面對流感,既不能恐慌失措,也不能掉以輕心。掌握科學的護理知識,建立"早預防、早識別、規范護理"的三級防御體系,才能最大限度守護健康。當身體發出預警信號時,及時就醫永遠是最明智的選擇。
(本文數據來源:國家流感中心2024年度報告、WHO流感防治指南)
聲明:本文系醫學相關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或醫療行為,不得替代醫院就診行為。
作者簡介:
趙姣姣,女,主管護師,科普中國專家、中國卒中學會護理學分會會員、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會員、山東省卒中學會護理學分會委員、山東省護理學會會員、山東省科普志愿者協會會員。畢業于泰山醫學院護理學本科專業;2007年起,在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后更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工作,先后在急診科、神經外科、重癥醫學科、急診重癥醫學二科工作。長期從事急診、重癥醫學護理研究 。
來源: 趙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