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可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
外耳指耳廓、外耳道,用來收集聲波。
中耳包括鼓膜、聽骨鏈、鼓室、咽鼓管,具有增壓、換能和保護的作用。
內耳有半規管、前庭、耳蝸,能夠維持機體平衡,也能將聲音轉變為神經沖動,傳遞聲音信息,而后將信息從蝸后傳入到大腦皮層(聽神經)的聽覺中樞。
若是耳的任何一部分受損,都可能引發各種疾患,嚴重會影響我們的聽力,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耳朵。
耳朵的功能
耳朵是人體至關重要的聽覺器官,它不僅讓我們能夠聆聽美妙的音樂、家人朋友的歡聲笑語,還在語言交流、環境感知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同時,耳朵中的內耳還參與維持身體平衡,對我們日常活動的穩定性不可或缺。
1.聽覺功能。我們聽外界的聲音全部要通過耳朵。
2.平衡功能。耳朵是重要的平衡器官,如果他出現了問題,我們就會出現平衡功能障礙如眩暈、行走不穩,躺在床上都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
所以耳朵既關注你的聽力,同時也關注你的平衡感覺,如果它病變了,我們的聽覺及平衡功能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損傷耳朵的行為
長時間佩戴耳機且音量過大:長時間高分貝刺激會損傷內耳毛細胞,比如很多人習慣戴著耳機聽音樂、追劇,音量常常超過85分貝,持續時間還很長,這就如同給耳朵“慢性毒藥” ,日積月累,聽力會逐漸下降。
頻繁掏耳朵:耳朵有自潔功能,過度用棉簽、挖耳勺等工具掏耳朵,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引發炎癥,甚至可能不小心戳破鼓膜,影響聽力。
處于噪音環境:長期在工廠車間、建筑工地等噪音環境中,若不采取防護措施,噪音會直接沖擊聽覺器官,導致聽力減退。
如何保護我們的耳朵
1.防止進水
洗頭、洗澡時防止水灌入耳,尤其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要特別注意。如感覺耳里進水,應立即側耳單腳跳,盡量讓水流出來,或用棉球或棉簽輕輕放進去,把水吸出來。
2.防止噪聲
過大的聲音、刺耳的聲音都是噪聲,它們能損害人的聽力,要注意遠離噪聲。當突然出現噪聲時,應該及時用手把耳堵住,并張大嘴巴。不要帶著耳機睡覺,以免通宵暴露在聲刺激中損傷聽力。
3.不挖耳
不要閑著無事掏耳朵,以免損傷外耳道和鼓膜,繼發感染。小朋友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4.少用耳機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用耳機聽音樂,這樣時間長了對耳朵很不好。特別是高音量的音頻聲對聽覺器官造成疲勞、損傷,從而導致聽力下降,甚至發生耳聾。使用智能手機等個人聆聽設備要遵循“6-6原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輸出的60%,每次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
5.正確擤鼻涕
擤鼻涕時用力太猛,耳朵突然嗡嗡作響,而且會有針扎似的疼痛。這是因為氣壓太過強大穿透了連接中耳腔和鼻咽部的咽鼓管,使耳內壓力出現異常引起的。不正確的擤鼻涕方法也可導致中耳炎。
6.慎用藥
盡量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這些藥物容易引起耳中毒,從而損害聽力。
此外,聽力損失還和全身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有關,負面情緒會影響神經系統及免疫功能,導致耳悶、耳悶和聽力減退,因此,要控制好原發病、慢性病,保持良好的情緒。
遇有耳鳴、眩暈、耳悶、耳痛、耳流膿和聽力下降等情況及時就診。
來源: 楊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