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低語:遠離“無聲殺手”

沉默的危機

大家知道什么是高血壓嗎?有關注過自己的血壓嗎?平時會定期監測嗎?有因為血壓的變化而擔心、焦慮嗎?

為什么會關于高血壓發出這么多疑問呢?因為據統計,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7.9%,高血壓患病人群約2.45億人。也就是說,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高血壓患者。這也意味著,高血壓已成為一種極為常見的慢性疾病,正在無聲無息地威脅著許多人的健康。因此,高血壓也被稱為“無聲殺手”。

反偵查之刺破高血壓的陰謀

面對著這樣一個埋伏在我們身邊的危險我們應該怎么辦呢?俗話說:“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所以要想戰勝高血壓,拔除我們身邊潛在的危險,我們就需要了解高血壓。

說起高血壓,我們最基本的先要知道什么是血壓?血壓一般指體循環動脈血壓,是推動血液在動脈血管內向前流動的壓力,也是血液作用于動脈管壁上的側壓力。怎樣理解呢?可以把我們的血管想像為一根水管,水管里流過的水就像是我們的身體里流動里的血液。水要想在水管里流動,需要一個力推動它前行。當水流過水管,若沒有水管的束縛,水就會沖出水管,所以水對水管產生擠壓,給水管了一個力,這兩個力叫壓力。那么當心臟向血管泵血時,會給血液一個力,讓血液流入血管。當血液流經血管時,血液對血管產生擠壓,對血管的側壁造成壓力,這兩個力就叫血壓。

而高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血壓持續升高,是一種可導致心、腦、腎、血管改變的常見臨床綜合征。通常情況下成年人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被定義為高血壓。高血壓的類型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占90~95%),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獨立性全身性疾病。一般中老年人會比較容易得該病,但該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病率在不同性別和種族之間也有區別。繼發性高血壓(占5%~10%),較少見,它是指患某些疾病時出現的血壓升高。

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要想真正的了解高血壓,除了知道什么是高血壓,我們還要知道導致高血壓的都有那些因素。目前在醫療領域認為高血壓是一種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疾病。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遺傳和基因的因素。據研究表明高血壓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家族聚集性。在人群中至少20%~30%的血壓變異是由遺傳決定的。也就是說在10個高血壓患者中至少有2~3個人患高血壓是因為遺傳。所以說如果家庭成員中有高血壓病史,那么患病的風險會相應增加。

超重肥胖也是引起高血壓發病的一大因素。因為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多導致心臟負荷增加,心臟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把血液泵送到全身,從而導致引發高血壓。此外,肥胖的患者因為肥胖,在其他方面也會導致引發高血壓。

高鹽膳食及飲酒也與高血壓發病顯著相關。據研究表明日均攝鹽量高的人群高血壓患病率要明顯高于日均攝鹽量低的人群。同時中度以上飲酒也是高血壓發病的因素之一。

社會心理因素。調查表明,精神長期或反復處于緊張狀態的人或從事相應職業的人,他的血管舒縮中樞產生持久的以收縮為主的興奮,便可以引起全身的細小動脈痙攣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壓升高。

體力活動。體力活動與高血壓呈負相關,也就是說缺乏體力活動的人發生高血壓的危險要高于有體力活動的人。同時有研究還發現,體力活動具有降壓作用,并且可以減少降壓藥劑量,維持降壓效果。

其實高血壓并不可怕,真正的可怕的是高血壓引發的一系列并發癥,如:動脈硬化、高血壓性心臟病、尿毒癥、腦出血等等。據統計,我國每年因高血壓并發癥死亡的人數約200多萬人。90%的高血壓患者均因并發癥而死亡。這些數據無一不讓我們觸目驚心。我們能做的只有積極預防,遠離高血壓。

以雷霆之勢,抵御高血壓

我國是全球高血壓患者最多的國家,其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在我國高血壓普遍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的現象。 “三高”是指患病率高,高危險性、高增長趨勢。“三低”是指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

“三不” 即普遍存在不長期規律的服藥,不堅持測量血壓,不重視非藥物治療。知道問題所在,最重要的是糾正錯誤,改變現狀。所以我們要積極采取措施,預防高血壓,讓“無聲殺手”無力向我們伸出惡魔之手。

任何事物的有效改變都要從根本下手,對癥下藥。所以根據引起高血壓的因素提出以下預防措施:

限制鈉鹽攝入量,清淡飲食。此外,腎功能良好者可以選擇低鈉富鉀替代鹽。

正常高值血壓者以及高血壓患者的膳食管理應減少攝入鹽和飽和脂肪,增加攝入蛋白質、優質碳水化合物、鉀及膳食纖維。

對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壓患者,建議通過綜合生活方式干預控制體重以降低血壓和心血管事件風險。

建議所有吸煙者戒煙,盡量避免使用電子煙,以減少隱蔽性高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正常高值血壓以及高血壓患者均應限制長期飲酒。

對于血壓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推薦以有氧運動為主、抗阻運動為輔的混合訓練,也建議同時結合呼吸訓練與柔韌性和拉伸訓練。

可以考慮通過認知行為治療、正念和冥想、瑜伽、深呼吸練習等多種方法來減輕精神壓力。

高血壓患者應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礙。

無論是否是高血壓患者都應定期測量血壓。服用降壓藥的患者要堅持長期規律服藥。

加大宣傳,讓人人都知道高血壓,人人都去預防高血壓。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今天開始,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遠離“無聲殺手”。

來源: 作品征集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