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關于食物酸堿性與健康的說法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吃堿性食物能防癌”的說法在網絡上和日常生活中廣泛傳播,吸引了許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人群。這種觀點認為,通過攝入堿性食物,可以改變人體的酸堿平衡,從而創造一個不利于癌細胞生長的環境。然而,這種說法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吃堿性食物是否真的能防癌?本文將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深入剖析這一廣為流傳的健康誤區,幫助公眾正確認識食物酸堿性與癌癥的關系。

一、食物酸堿性的基本概念

食物的酸堿性是指食物在人體內代謝后產生的最終產物的酸堿性,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酸堿性。根據這一定義,食物可以分為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

酸性食物:在體內代謝后產生酸性物質的食物,如肉類、魚類、蛋類、奶制品和谷物等。

堿性食物:在體內代謝后產生堿性物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堅果和豆類等。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酸堿性與口感無關。例如,檸檬雖然口感酸,但在體內代謝后會產生堿性物質,因此屬于堿性食物。

二、人體的酸堿平衡機制

人體內環境具有強大的酸堿平衡調節機制,血液的pH值通常維持在7.35-7.45之間。這種微弱的堿性環境對于維持生命活動至關重要。人體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調節酸堿平衡:

呼吸系統:通過調節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來維持血液的酸堿平衡。當血液偏酸時,呼吸加快,排出更多二氧化碳;當血液偏堿時,呼吸減慢,保留更多二氧化碳。

腎臟:通過調節氫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排出量來維持酸堿平衡。

緩沖系統:血液中的緩沖對(如碳酸氫鹽緩沖系統)可以中和少量的酸或堿,維持血液pH值的穩定。

這些機制確保了人體內環境的酸堿平衡,不會因為飲食的酸堿性而發生顯著變化。

三、癌癥的發生機制

癌癥是一種復雜的疾病,其發生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基因突變、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免疫系統功能等。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包括:

基因突變:癌細胞的形成通常始于基因突變,這些突變可能導致細胞失去對生長和分裂的正常調控。

炎癥反應:慢性炎癥可以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免疫逃逸:癌細胞可以通過多種機制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和攻擊。

代謝異常:癌細胞具有獨特的代謝特征,如高糖酵解率,即使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大量乳酸,這種現象被稱為“Warburg效應”。

因此,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四、食物酸堿性與癌癥的關系

近年來,多項科學研究探討了食物酸堿性與癌癥之間的關系。然而,目前的科學證據并不支持“吃堿性食物能防癌”的說法。

(一)缺乏因果關系

盡管一些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某些堿性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的攝入與較低的癌癥風險之間存在關聯,但這些研究大多是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系。換句話說,這些研究只能說明堿性食物的攝入與癌癥風險之間存在關聯,但不能證明堿性食物是導致癌癥風險降低的直接原因。

此外,這些研究的結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發現堿性食物的攝入與癌癥風險之間沒有顯著關聯,甚至某些酸性食物(如魚類和奶制品)的攝入也與較低的癌癥風險相關。

(二)人體酸堿平衡的調節機制

人體的酸堿平衡主要由呼吸系統和腎臟調節,不會因為飲食的酸堿性而發生顯著變化。即使攝入大量堿性食物,人體也會通過調節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和腎臟的酸堿排泄來維持血液pH值的穩定。因此,通過飲食改變人體酸堿平衡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三)癌癥的復雜性

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即使某些食物對癌癥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也難以通過單一的飲食因素來完全預防癌癥的發生。例如,吸煙、飲酒、肥胖、缺乏運動和長期暴露于致癌物質等都是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單純依靠攝入堿性食物,無法全面解決這些風險因素。

五、為什么堿性食物不能直接防癌?

盡管堿性食物在理論上可能對健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其防癌效果并不顯著。以下是幾個關鍵原因:

(一)人體酸堿平衡的穩定性

人體的酸堿平衡非常穩定,不會因為飲食的酸堿性而發生顯著變化。即使攝入大量堿性食物,人體也會通過調節機制維持血液pH值的穩定。因此,通過飲食改變人體酸堿平衡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二)缺乏高質量證據

目前支持“吃堿性食物能防癌”的研究大多是觀察性研究,缺乏隨機對照試驗(RCT)的支持。隨機對照試驗是驗證因果關系的金標準,但目前尚未有大規模、長期的隨機對照試驗證明堿性食物可以直接預防癌癥。

(三)生活方式因素的影響

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基因、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即使攝入堿性食物,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的綜合改善,如戒煙、限酒、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癌癥的風險仍然很高。

六、真正預防癌癥的方法:綜合生活方式的改變

盡管堿性食物可能對健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僅靠攝入堿性食物并不能有效預防癌癥。預防癌癥需要綜合的生活方式改變,包括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健康。

(一)合理飲食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對健康有諸多益處。建議每天攝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和200-350克的水果。

減少加工肉類的攝入:盡量減少加工肉類的攝入,加工肉類的攝入與某些癌癥的風險增加有關。

增加全谷物和豆類的攝入:全谷物和豆類富含膳食纖維和營養成分,有助于維持腸道健康,降低癌癥風險。

(二)適量運動

適量的運動是預防癌癥的重要手段。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或游泳。此外,增加肌肉力量訓練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改善整體健康。

(三)戒煙限酒

吸煙和過量飲酒是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戒煙限酒可以顯著降低多種癌癥的風險,保護身體健康。

(四)心理健康

長期的精神壓力、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會增加癌癥的風險。通過冥想、瑜伽、心理咨詢等方式管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預防癌癥。

七、結語

堿性食物如蔬菜和水果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科學證據表明,其防癌效果并不顯著。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單純依靠某種食物或飲食方式是無法完全預防的。

[基金項目]上海市康復醫學會“健康管理科研基金”科普項目(編號:2024JGKP03),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科普人才能力提升項目(編號:PRYKP202501)

[作者]劉艷平 陳業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

來源: 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