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由市科協二級調研員胡增軍分管科技館科普工作。

由市科協普及部指導科普工作。

將科普工作為我單位主要業務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結合工作實際制定《科技館消防安全制度》、《科技館大篷車管理制度》、《漳州科技館志愿服務站工作制度》等科普工作制度,確??破展ぷ饔行蜷_展。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全館建筑面積6581平方米,展廳總面積4687平方米,常設展廳面積3600多平方米。2024年,免費開館236這天,接待人數8.49萬人次。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線上科普活動開展7次,參與活動人數69788人次;線下科普教育活動111場次,活動覆蓋人數7.1萬人次。館內基于展廳展覽教育團體活動19次,其中來自校園、社會教育機構等青少年團體9次。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53次,覆蓋我市10個縣區,進校園38次,進鄉村15次,進社區9次,活動覆蓋人數5.6萬人。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在春節、元宵與國慶等重要節日期間,漳州科技館融合傳統文化與場館科普資源,開展“科技館里找年味兒”、科技館尋“龍”抖音打卡計劃、“科普新春鬧元宵,玩轉科學歡樂多”元宵主題游園、十一“科創筑夢,建設美麗中國”等10場大型群眾性科普互動活動,覆蓋人數約2400人次。5月1日-5月5日“極目楚天,共襄星漢”漳州市2024年中國航天日航天科普知識有獎線上競答活動訪問量突破1200次,共吸引271名航天愛好者熱情參與答題,共同推動航天科普知識與航天文化的普及和傳播。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科技活動期間,館內外雙向發力,開展館內外線下活動12場,包括“探索科學奧秘,培育創新精神”主題科普游園活動、“科學家余韻”巡展、科技教育鄉村行等活動,覆蓋人數約1.1萬人次。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目前漳州科技館自主運營新媒體平臺共計4個,包括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中國科普號,逐步完善科技館新媒體橫向矩陣,吸引不同科普群體。

微信公眾號累計關注用戶5.75萬人次,2024年發布信息數量106次,總閱讀量超過8.5萬次;視頻號累計關注用戶2096人,發布信息數量4次,視頻播放量超過6.2萬人次;抖音號累計關注用戶217人,2024年發布信息7次,累計播放量超過1.8萬次。

(六)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2024年度,漳州科技館科普工作經費合計491.3萬元,含中央免費開放補助資金146.3萬元,地方財政撥款345萬元(其中包含福建省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專項資金15萬元,市級科普專項經費30萬元,新館年度運營經費300萬元),主要用于新舊場館運行保障、展品更新改造、流動科普服務、數字科技館和展教資源數字化建設、網絡科普服務、展品和設備等方面。截止2024年底,共有工作人員15人,其中在編人員6人,非在編人員9人。

二、特色工作

漳州科技館育強自有科普活動品牌,成功推出第二屆全市青少年“我愛科技”手抄報和故事演講競賽、“好奇心挑戰”課程系列以及“我是未來科技工作者——經典復刻,筑夢未來”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主題科普活動,吸引廣大青少年踴躍報名參加,各類主題科普活動覆蓋青少年超過6萬人次。

三、問題不足

(一)存在問題

1.2024年,新館的建設和舊館的維護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單位人員有限,導致科普工作者的時間和精力有所分散,導致科普工作創新點較少,科普成效提升不明顯。

2.舊館運營的最后一年,由于資源和精力的限制,在及時更新和豐富科普內容方面有所不足。這可能導致館內科普內容相對陳舊,無法充分滿足公眾需求。

3.科普宣傳內容、形式不夠鮮活,如視頻更新較少,影響力不夠強。

(二)改進措施

1.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加強人員培訓和學習,提升科普工作創新能力。制定詳細的工作流程和計劃,確??破展ぷ髡吣軌蚝侠矸峙鋾r間和精力,避免資源過度分散。

2.加強科普內容更新與豐富,緊跟最新科學技術發展,拓寬科普內容來源。新館建設中注重利用數字技術提升科普體驗,引入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打造沉浸式科普體驗區,提升科普內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3.創新科普宣傳內容與形式,定期更新科普視頻,涵蓋科學原理、實驗操作、科學史等多個方面。優化宣傳工作機制,完善宣傳計劃,提高科普宣傳工作水平。并通過豐富的科普活動,提高公眾參與度。

四、工作建議

希望能夠給予一定的資源支持,協調國內和省內的一些相關的專家,組建各個行業的科普專家庫,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工作提供指導咨詢,并編寫相關的科普教材。

來源: 漳州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