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軟組織挫傷?

軟組織挫傷是指皮膚、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因外力撞擊或擠壓導致的損傷,通常不伴隨骨折或開放性傷口。常見癥狀包括:

- 疼痛與壓痛:受傷部位觸碰時疼痛明顯

- 腫脹與淤青:局部血管破裂導致皮下出血

- 活動受限:關節(jié)或肌肉活動時疼痛加劇

二、緊急處理:48小時內遵循“RICE原則”

1. Rest(休息)

- 立即停止活動,避免二次損傷。

- 使用拐杖或護具輔助行動(如涉及下肢)。

2. Ice(冰敷)

- 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敷15-20分鐘,每日3-4次。

- 注意: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防止凍傷。

3. Compression(加壓包扎)

- 使用彈性繃帶適度包裹患處,減少腫脹。

- 提示:包扎后需檢查遠端肢體是否發(fā)紫或麻木,避免過緊。

4. Elevation(抬高患肢)

- 將受傷部位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如腿部墊高)。

三、恢復期護理(48小時后)

1. 熱敷促進循環(huán)

- 腫脹消退后改用溫熱毛巾或暖寶寶熱敷,每日2-3次,加速淤血吸收。

2. 藥物輔助

- 外用藥:可選用含雙氯芬酸鈉的凝膠(如扶他林)緩解炎癥。

- 口服藥: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可短期使用(需遵醫(yī)囑,胃病患者慎用)。

3. 適度活動

- 疼痛減輕后逐步進行關節(jié)活動,避免肌肉僵硬。

- 從輕柔拉伸過渡到低強度運動(如散步)。

四、警惕這些情況,及時就醫(yī)

- 疼痛持續(xù)加重或3天后無緩解

- 患處嚴重腫脹、皮膚發(fā)紫或出現水皰

- 無法承重(如無法站立)或關節(jié)明顯畸形

- 伴隨發(fā)熱、傷口滲液(警惕感染)

五、常見誤區(qū)糾正

- 誤區(qū)1:立即揉搓或熱敷傷處

→ 可能加重出血,24小時內應冷敷。

- 誤區(qū)2:認為淤青越深傷勢越重

→ 皮下出血顏色與個人凝血功能相關,未必反映嚴重程度。

- 誤區(qū)3:完全靜養(yǎng)不活動

→ 長期制動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需循序漸進恢復運動。

六、預防再次受傷

1. 加強平衡訓練(如單腳站立、瑜伽)

2. 居家環(huán)境防滑:浴室鋪防滑墊,保持地面干燥

3. 運動前充分熱身,穿戴護具(如護膝)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 老年人:更易因骨質疏松引發(fā)骨折,摔倒后建議盡早就醫(yī)排查。

- 糖尿病患者:傷口愈合慢,需密切觀察是否感染。

- 兒童:淤青消退較快,但需關注是否因疼痛影響正常活動。

總結

軟組織挫傷通常1-2周可自愈,科學護理能顯著縮短恢復時間。牢記“休息保護—對癥處理—逐步康復”的原則,避免過度焦慮或忽視風險信號。如有疑慮,及時咨詢專業(yè)醫(yī)生,切勿盲目用藥或推拿!

小貼士:可用手機拍攝受傷部位每日變化,方便就醫(yī)時向醫(yī)生展示病情進展。

(本文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請遵醫(yī)囑)

通過以上措施,患者能更安全有效地應對軟組織挫傷,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健康無小事,科學護理是關鍵!

來源: 《外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