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縉云山管理局堅持共建共創共享的工作思路,持續深化黨建引領科普工作,不斷提升科普服務效能,全局科普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政治引領,筑牢堅強戰斗堡壘。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夯實工作基礎,牢記初心使命、凝心鑄魂,深度融合“黨建+科普”,充分發揮科普服務職能作用,團結引領廣大黨員干部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奮力開創科普工作新局面,引導公眾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努力踐行科普為民、科普親民、科普惠民、科普益民。在推進科普工作過程中,縉云山管理局局總支發揮著“定盤星”作用,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全局的鮮明導向,深化政治機關意識教育和對黨忠誠教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服務優勢,大力推進黨建與業務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

二、活動多元,不斷加強陣地建設。

(一)拓展陣地建設,拓寬“廣度”。縉云山管理局跨界整合重慶陸海基金會、重慶市對外交流協會、鵝嶺公園管理處、西南大學、十方藝術中心等組織機構,共同打造了全市首個集志愿服務、自然教育、行業交流和對外傳播功能一體的“漫步縉云·青山驛站”將縉云山保護區科普工作從“山上保護區”延伸到“山下中心城區”,構建既有“高精尖”又有“煙火氣”的陣地體系。2024年,山上自然教育中心迎接市委巡視組、市政協、重慶市關注森林活動組員會、香港青年會書院、西南大學附屬小學等團隊90批3330人次,接待公眾訪客16094人次,共提供講解服務481場8651人次。山下“漫步縉云·青山驛站”(鵝嶺站)自12月8日開館以來,迎接市林業局、市科協、渝中區林業局、上游新聞等調研團隊7批31人次,接待公眾訪客6322人次,提供講解服務96場516人次。

(二)強化資源統籌,提高“精度”。縉云山管理局以12年自然教育成果為基底,聯動潤山志愿服務中心、云上謠兒童魔法書屋、圭來藝術館和重慶陸海基金會,以精準服務公眾科普需求為導向,聚焦本土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深度優化科普服務質量,共同開發“漫步縉云·自然有發現”自然體驗、“漫步縉云·書香漫縉云”自然閱讀、“漫步縉云·美自然之美”自然美育和“漫步縉云·守護縉云山”志愿服務等四大主題活動。通過品牌化打造,縉云山管理局科普工作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向深層次思維啟發轉變,從最初追求活動數量向個性化、專業化、精品化方向轉變。2024年,組織開展“漫步縉云”品牌主題活動共139場,2976人次。

(三)創新活動形式,挖掘“深度”。縉云山管理局著重在創新活動形式上下功夫,組織開展高質量科普活動,不斷推進科普活動從量的拓展向質的提升,帶動全民參與共享。積極參與第二屆自然重慶嘉年華、全國科技周、全國科普日等主題節日活動,搭建科普展示平臺,連接科學與公眾的橋梁。充分利用線上平臺的靈活性和便捷性,主動參與“科普列車川渝行”線上科普活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中國自然教育大會為契機,制作“漫步縉云”主題短視頻4個,面向全國投放,引導更多的人參與科普活動,線上線下結合,擴大科普覆蓋面。

三、品牌宣傳,全媒傳播擴大影響。

縉云山管理局順應全媒體時代特點,策劃發布“漫步縉云”自然教育品牌活動,全面提升品牌影響力。2024年,縉云山保護區分別在國家林草局、重慶市林業局官網上稿35篇,中國科協、中國林學會、重慶市林業局官微上稿16篇;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中國綠色時報等7家國家級媒體平臺宣傳報道10篇;重慶發布、重慶衛視、重慶日報、華龍網等8家省市級媒體平臺宣傳報道19篇;今日頭條、城市v團、小紅書平臺等自媒體帶#漫步縉云#漫步縉云·青山驛站話題215篇、討論1075次、流量13.8萬,全年全媒體流量近5000萬,進一步提升縉云山保護區形象。

來源: 重慶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