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慶玲

單位:山西白求恩醫院

新年已至,親友歡聚一堂,酒局成了社交的熱門場景。在推杯換盞間,潛藏著不少健康危機。你是否清楚,這看似平常的飲酒行為,正一步步侵蝕著你的健康?

酒精進入人體后,肝臟首當其沖。作為代謝酒精的主要器官,肝臟承擔著代謝人體攝入酒精總量90% - 98%的重任 。長期大量飲酒,肝臟不堪重負。數據顯示,全球約有2360萬代償性肝硬化患者及246萬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是由酒精引發,2019年,全球25%的肝硬化死亡案例與酒精有關,約20%的肝細胞癌死亡也歸咎于酒精。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肝細胞癌的年發病率在0.9% - 5.6%之間。初期,可能只是酒精性脂肪肝,在飲酒超過60g/d的人群中,約90%的人會出現這種情況,若不加以控制,即便戒酒后仍有5% - 10%的患者會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隨著飲酒量和時間增加,就會發展為酒精性肝炎,肝細胞壞死,進而引發肝衰竭以及肝性腦病;最終,肝臟進入疾病晚期,肝硬化嚴重破壞肝臟功能,消瘦、營養不良、黃疸、肝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問題接踵而至。

消化系統也難以幸免。正常情況下,人們飲酒后,約80%的乙醇會被十二指腸和空腸吸收,其余在胃內吸收。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導致上消化道黏膜充血、糜爛、出血,大量飲酒還可能引發急性胃黏膜病、急性胃擴張和胃攣縮等胃功能障礙。酒精還會增加胃酸分泌,引發消化不良、胃痛等癥狀。不僅如此,酒精會導致胰腺炎的發生,使胰腺組織呈慢性增生,逐漸損害胰腺的內外分泌功能,重度胰腺炎甚至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一項針對34萬人長達10年的隨訪研究發現,與不空腹飲酒的人相比,空腹喝酒的人中胃癌風險增加了56%,肝癌風險增加了42%,直腸癌風險增加了17% 。

心腦血管同樣深受其害。據世衛組織報告,2018年全球≥15歲居民約56%飲酒,飲酒是我國第三大危險行為因素,6%的男士死于飲酒。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心肌病,在原因不明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中,酒精性心肌病患病率在3.8% - 47%。一項納入約5萬人的研究顯示,每日大量飲酒(>60 g/天)者與不飲酒者相比,室壁厚度顯著增加,左室舒張功能受損,左室射血分數也較低。每周酒精攝入超過100g,就會增加心力衰竭風險,縮短預期壽命。飲酒還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大大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神經系統也被酒精干擾。美國酒精濫用和酗酒研究所研究顯示,長期酗酒會導致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下降,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大腦灰質體積都與酗酒有關,長時間過度飲酒會使海馬體縮小,影響記憶和空間認知。飲酒還會影響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水平,進而影響情緒、認知和行為,導致神經元死亡,尤其是在海馬體、蒼白球和小腦等區域。長期酗酒還會增加患上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和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引發手抖、酒精性腦病或者腦萎縮,嚴重損害神經功能。

勸酒,看似是熱絡氣氛的方式,實則是對他人健康的漠視。為了所謂的面子和熱鬧,強迫他人飲酒,不僅損害他人身體,還可能破壞情誼。當喝酒變成一種社交壓力,歡聚的快樂也變了味。

那么,如何在酒局中巧妙拒絕喝酒,又不破壞氣氛呢?下面這些實用技巧和話術可以幫到你:

真誠健康法: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在面對勸酒時,直接表明自己的身體狀況,比如“最近體檢,尿酸高得厲害,醫生強烈建議戒酒,實在喝不了,今天就以茶代酒啦” ,用自身健康狀況作為理由,合情合理,他人也不好再勉強。

家庭責任法:從家庭角度出發,喚起大家的理解。你可以說“家里老人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我得時刻保持清醒,這酒就不喝了” ,這種基于家庭責任的理由,容易讓人共情。

轉移焦點法:遇到執著的勸酒者,試試轉移話題。先表達對對方的感謝,比如“您的好意我心領了,我知道喝酒熱鬧,但我這人一喝酒就誤事” ,然后迅速引入新話題,像 “對了,最近那部 [熱門影視劇名稱] 你看了沒,劇情超精彩” ,把注意力從喝酒上轉移開。

主動服務法:主動承擔起服務大家的角色,例如倒酒、遞紙巾等,“大家喝得開心最重要,我來負責后勤,保證服務到位” ,用行動表明自己不喝酒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大家。

新的一年,讓我們把健康放在首位,遠離過量飲酒,拒絕勸酒陋習。用更健康的方式享受相聚時光,在蛇年里,祝大家都能身體健健康康,生活和和美美!

來源: 山西白求恩醫院 任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