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流感、肺炎支原體感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發病風險逐漸增加,可能會面臨著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或同時流行的風險。

據中國疾控中心最新數據,目前流感病毒陽性率持續上升,其中99%以上為甲流。

(一)為什么冬季易發流感?

1. 溫差變化大

秋冬季節氣溫變化較大,氣溫驟降時,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防御功能減弱。

2.冬季氣候干燥

有研究顯示,室內空氣濕度低于40%時,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

(二)哪些人是易感流感高危人群?

1.60歲以上人群

60歲以上人群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功能逐漸減弱,感染等情況會額外加重機體負擔,若不重視,可能發展為慢性疾病。

2.肺部疾病患者

哮喘、慢阻肺、肺氣腫和肺癌患者的肺部本就脆弱,出現呼吸道感染后更易加重病情,發展為重癥。

3.心血管疾病患者

呼吸道感染引發的炎癥可使心肌受累,引發心肌炎,不僅會損傷心臟泵血功能,還可能引發心律失常,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4.兒童

隨著氣溫下降,病毒生存時間延長,加上人們待在室內的時間變多,密閉空間內更易出現聚集性感染,尤其是上學的兒童。

5.免疫受損人群

患有自身免疫病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免疫力較正常人低,更難抵御各類病原體的侵襲。

因此,兒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較弱等人群密切關注病情變化,一旦出現呼吸困難、高燒不退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三)做好五件事,有效防護

1.勤洗手,阻斷病毒傳播

雙手是我們接觸外界的“先鋒”,很容易沾染各種病菌。在流感高發季,勤洗手顯得尤為重要。洗手時,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細揉搓雙手,包括手心、手背、指縫、指尖、大拇指和手腕等部位,時間不少于20秒。尤其在觸摸公共物品后、吃飯前、上廁所后等時刻,更要及時洗手,不給病毒可乘之機。這樣可以有效清除手上的病菌,減少病毒通過手部接觸進入口腔、鼻腔和眼睛的機會。

2.保持良好呼吸道衛生習慣

咳嗽和打噴嚏是病毒傳播的常見方式。當我們咳嗽或打噴嚏時,會產生大量的飛沫,這些飛沫中可能攜帶流感病毒。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毛巾等物品捂住口鼻。如果一時找不到紙巾,也可以用手肘內側來遮擋口鼻,避免飛沫直接噴濺到空氣中或他人身上。用過的紙巾要妥善處理,及時扔進垃圾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3.規律作息與合理飲食

規律的作息和合理的飲食是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基石。在流感高發季,我們要保證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需要7 - 8小時的睡眠時間,兒童和青少年則需要更長的睡眠時間。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體恢復和免疫系統的正常運轉。同時,要注重飲食的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蛋白質的食物。比如,橙子、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牛奶、雞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有助于身體的修復和免疫細胞的生成。此外,適當攝入一些富含鋅、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也對提高免疫力有幫助。

4.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在流感高發季,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能夠有效提升身體的抵抗力,減少感染流感的風險。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預防疾病也有積極作用。

5.減少聚集,做好防護

流感高發期間,人員密集的場所往往是病毒傳播的“重災區”。因此,要盡量避免前往商場、影院、車站等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如果必須前往這些場所,一定要佩戴口罩。口罩能有效阻擋飛沫傳播,降低感染病毒的幾率。建議選擇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并注意正確佩戴,確保口罩貼合面部,遮住口鼻。同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減少與他人的密切接觸。

來源: 山西白求恩醫院綜合醫療科一病區 牛卓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