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胃炎是胃粘膜淺層的炎癥,是最輕度的炎癥,發病率非常的高。如果成年人去做胃鏡,十個人里面,可能九個人都存在胃炎,而淺表性胃炎是最輕微的一種,只要你天天吃東西,胃就很難做到一點炎癥都沒有。
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絕大部分的患者都不會發展為胃癌,大家不需要過度的緊張。雖然網上說的沒錯,淺表性胃炎可以發展為萎縮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甚至是胃癌。但是,大部分的淺表性胃炎都是可以治好的,不會出現胃癌的情況。當然,如果你不注重自己的身體,不愛惜自己的胃,不改變生活飲食習慣,是有可能變得嚴重的。
一、淺表性胃炎的癥狀
1、上腹痛
疼痛多不規律,與飲食無關,常為沒有規律的彌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極少數患者表現為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誤診為心絞痛。少數患者的上腹部疼痛情況還會與天氣變化有關。
2、腹脹、噯氣
淺表性胃炎致使患者胃部功能減退,導致患者出現消化不良問題,使食物在患者胃部潴留,從而出現腹脹現象,同時潴留的食物在胃部發酵,產生氣體,經食管排出體外,引發噯氣,該癥狀可暫時緩解腹脹問題。
3、反復出血
為常見癥狀。出血原因為在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并發的一種胃黏膜急性炎癥改變。
4、食欲不振
為常見癥狀。出血原因為在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并發的一種胃黏膜急性炎癥改變。
5、惡心嘔吐、便秘腹瀉
患有淺表性胃炎的人會有惡心、嘔吐的現象發生,這是因為炎性胃黏膜受一些因素刺激,以及胃動力不足障礙、胃逆蠕動影響,出現惡心、嘔吐,便秘與腹瀉
二、淺表性胃炎是如何產生的?
1、飲食不當
淺表性胃炎本質上是胃粘膜損傷。所以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造成胃病的重要原因。喝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重油膩、暴飲暴食、不吃早餐、進食過快等都可能造成胃粘膜損傷,進而導致胃炎。
2、心理因素
胃病的發作與心理不健康有非常大的關系。大家可以想想,患有慢性胃病的人是不是在壓力過大、情緒激動時就會發作。其實引起胃病也和長期處于精神緊張,抑郁、焦慮狀態有關。心理因素會導致神經功能出現紊亂,進而導致胃粘膜血管舒張功能紊亂,造成胃粘膜的血流量減少,從而破壞胃粘膜,致使炎癥發生。
3、細菌、病毒及藥物因素
在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變長時間不愈或反復發作,逐漸演變成淺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感染細菌或毒素,經過長期的吞食,可反復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淺表性胃炎。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某些激素類、抗生素類藥物也會導致胃炎。
4、循環及代謝功能障礙
當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靜脈高壓時,使胃長期處于瘀血和缺氧狀態,導致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胃酸分泌減少,細菌大量繁殖,造成胃黏膜損害。慢性腎衰竭時,尿素從胃腸道排出增多,經細菌或腸道水解酶作用產生碳酸銨和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性損害,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
三、胃炎的預防
1、積極鍛煉: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
2、合理飲食:胃作為身體的“磨子”,若不合理飲食,很容易傷害它的健康,所以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不大量飲酒,細嚼慢咽,忌食生、冷、硬食物。
3、樂觀心態:胃其實是一個情緒器官,非常容易受心理、精神、情緒的影響,常常會有人一生氣就吃不下飯,或氣到胃疼的情況,這就是最直接的證明。所以想要預防胃病,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
4、養成積極就醫的習慣:胃的不適其實很常見,也正是因為這樣,往往出現胃腸不適,很多人都不當回事。但其實很多胃病就是這樣從輕微拖成了嚴重胃病的。所以有不適,積極就醫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到一定年齡后,定期的胃腸鏡檢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來源: 山西白求恩醫院消化內科 李超 杜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