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眾多地區位于地震帶上,地震災害時有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由于農村地區經濟水平落后、防震減災意識淡薄,導致農村地區多是自建磚混結構房屋、老舊磚木房屋和土木結構房屋,這些房屋缺乏抗震設計和專業施工,質量監管松懈。再加上農村人口外流導致大量房屋長期閑置,缺乏必要維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普遍偏低。據統計,二十世紀在大陸發生的63次7級以上地震中,就有62次發生在農村地區,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員近60%為農村人口。近日,日喀則定日縣6.8級地震再次將目光引入到房屋設施薄弱的農村地區,因此,以如是我屋梁懸一命之勢強力推進地震易發區農房改造已箭在弦上不可不發。
一、強化法制建設是確保“強力推進”的基礎
一是健全相關法規標準。明確農房改造對象確定、規劃、設計、施工、驗收、跟蹤等各環節詳細標準、規范、圖集等,填補法規空白,使農房改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因地制宜的實施細則,細化技術指標、管理流程等。做好農房建設規劃工作,使農房改造避開地震斷裂帶等危險區域。二是強化政策執行力度。加強住建、財政、民政等多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打破信息壁壘,協同推進。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將農房改造任務層層分解,對執行不力、推諉責任的單位與個人嚴肅問責,不斷加大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工作。采取對執行情況第三方評估、交叉考核、群眾滿意度調查等方式。落實工匠施工質量安全責任。三是健全村民監督體系。通過組建村民監督委員會、建立信息公開制度、設立舉報監督熱線、加強行政溝通與反饋機制以及實施激勵措施等多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村民監督體系,提高農房改造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構建因地制宜新策略。充分考慮不同地區的地震烈度、地質條件、建筑風格、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民俗文化等差異,摒棄“一刀切”的模式,提出針對性強的農房改造方案與政策建議,提高方案的可行性與適應性。
二、暢通資金來源是保障“強力推進”的首要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農房改造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設立專項基金,確保資金穩定、足額供應。尤其對經濟欠發達、地震災害頻發的地區給予重點傾斜,提高資金分配比例,地方財政按一定比例配套,共同承擔農房改造費用。二是整合資金優化配置。將分散在農業農村、住建、民政、扶貧等部門的涉農資金,按照農房改造需求進行統籌整合,制定資金整合使用方案,明確資金流向與監管職責,集中投向地震易發區域農房改造項目,避免資金重復投入與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鼓勵農民自籌資金。通過發展農村特色產業、開展就業培訓、促進農民就業創業等途徑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合理設定農戶自籌資金比例并加強引導與宣傳,有效提升農民自籌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推動農房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四是吸引社會資本。制定優惠政策,稅收減免、獎勵、貸款貼息、降低門檻、優化環境、簡化審批流程等措施,鼓勵企業投資農房改造項目。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推出低息貸款、長期貸款、貸款擔保、房屋保險等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參與農房改造捐贈活動。
三、加大技術創新是實現“強力推進”的先決
一是加強實用技術研究。針對各地農房建筑文化和建筑材料的特點,大力開展不同區域農房實用抗震技術、隔震技術研究開發,發布相關研究報告,提供技術咨詢及技術服務,為農房改造設計、確定抗震設防要求提供依據。二是推廣適用技術應用。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現場示范會等形式,向農戶和建筑工匠詳細介紹適用技術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優勢。編印通俗易懂的技術手冊,發放至農戶手中,讓農戶直觀了解新技術在提升房屋抗震性能上的顯著成效。三是強化技術創新。針對新風險、新材料、新技術的日新月異,鼓勵高校、科研單位不斷開展創新技術研發,持續研發適配性強的抗震結構體系、低成本高性能建筑材料等。注重研發成果轉化,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加速新技術、新材料從實驗室走向農房改造現場。四是探索農房改造示范地。通過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探索裝配式農房應用示范基地建設,建造抗震安全與綠色節能、建筑風貌相結合,現代功能與傳統習慣、民族風俗相融合的綠色低碳抗震農房,引領高標準農房改造工程。
四、加強工匠培養是保證“強力推進”的關鍵
一是優化培訓課程。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基礎上,適度增加實操課程,模擬地震場景下的建房實操,讓工匠在親自動手中領悟抗震技術精髓,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無縫對接。二是開展技能培訓。建立農房改造工匠名錄,定期組織建筑工匠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頒發技能證書,憑證承接農房改造工程,以技能提升保障工程質量。三是加強交流學習。選拔具有豐富設計施工經驗的建筑工程師到農村地區進行指導交流,提供規劃編制、農房設計、村莊整治、風貌塑造等方面的技術服務支持。選派農民工匠到建筑設計院、施工單位交流學習,讓抽象理論和實戰操作變得觸手可及,不斷提升理論和實踐水平。四是建立激勵機制。對于長期扎根農村、在農房改造技術服務與質量保障方面表現突出的專業人才,給予物質獎勵與精神表彰,在職業發展上給予傾斜,為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投身農房改造事業,充實鄉村建設人才隊伍,為農房改造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五、提升思想意識是達成“強力推進”的核心
一是加強干部思想教育。對基層管理人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樹立“你若心里裝著人民,就會有無窮的動力”的思想理念和“降低對生活的要求,提高為人們服務的能力”的精神追求。二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塑造積極向上的基層組織執行文化,倡導“以結果為導向、以落實為責任”的價值觀,力爭實現“做到曾經做不到的、完成曾經完成不了的”工作行動力,讓管理人員形成強烈的執行意識與行動自覺。三是加強農民引導教育。通過開展宣傳活動、技術培訓以及咨詢服務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農房抗震改造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抗震知識和意識,提高他們對住房改造和抗震工作的認識和參與度。四是加強社會宣傳教育。通過媒體宣傳、制作宣傳片、組織知識講座等方式,普及農房改造的重要性,提高社會對這項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通過成功案例的推廣,激勵更多的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農房抗震改造中來。
來源: 安全科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