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

天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度重視少年兒童科普教育工作,專門設立“科學教育部”統籌相關事宜。部門架構完善,現有分管主任1名、教學部長2名、專職科普教師4名、兼職科普教師14名,大家在科普工作中各司其職、緊密配合,保障工作有序推進。每年年初均將科普納入年度計劃,明確階段任務與責任人。單位制定了詳細的科普工作制度,以保證工作流程標準化、規范化。同時出臺激勵政策,獎勵突出人員,調動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

(二)科普工作基礎情況

1.基地開放情況

基地全年面向公眾開放 300 天,接待公眾約 60 萬人次,每周周二至周日 9:00-20:00 設置窗口接待服務。

2.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情況

在天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16條,總閱讀量18061。

3.科普設施

本年度新增設2間科普教室,1個室外航海模型水池,1個室外車輛模型場地。目前共有5間70平米的科普教室,5間30平米的科普教室,科普教室設備設施完善,可開展機器人、編程、模型制作、科學實驗等特色科普課程及活動。擁有3間演播廳,可用于開展大型科普教研、科普公開課、科普講座等。擁有2間展廳,可用于開展科普展覽。擁有2個2000平米的陽光廳,可用于開展大型科普活動、科普賽事。

(三)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為了豐富少年兒童的課余生活,推動全民科普,我們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除了基地常設的科普冬令營、夏令營、科普惠民體驗實踐等活動,還開展了主題教育活動、基地品牌活動、白名單賽事等活動,取得良好社會效益。本年度陸續開展科普活動12個,面向4-15歲廣大少年兒童群體,參與人數約15000人。

(四)在重大節日、重要科普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4月21日,舉辦了“走向深藍,走向未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5周年主題教育展示活動,邀請離退休干部休養所的老同志參與,并為學員們帶來了國防主題教育。本次活動參與人數近200人,活動不僅讓學員們了解海軍發展的歷史和現狀,還激發了學員的愛國熱情。

5月18日—19日,在全國科技周期間舉辦了“智啟童心,博創未來”——2024年京津冀少年兒童智能博覽會大型科普活動,參與人數約5000人。活動展示了最新的科技產品和創新成果,為少年兒童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交流學習的平臺。智博會被天津日報、北方網、新華社、中國新聞網等媒體爭相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9月中下旬,在全國科普日期間及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開展秋季惠民科技實踐體驗系列活動,及“童心迎國慶,共筑強國夢”科技模型展示體驗活動,參與人數近300人。活動不僅讓少年兒童收獲了豐富的科學技術知識,培養了創新思維,更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與探索欲望,種下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種子,帶領少年兒童在科技強國建設中揚帆啟航,逐夢前行。

二、特色工作

(一)積極拓展教育教學資源

“智啟童心,博創未來”——2024年京津冀少年兒童智能博覽會是天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的品牌活動。共有京津冀三地9家合作單位參與,參展單位數創歷史新高。通過本次活動,基地與天津市模型運動協會、河北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商業大學五所高校簽訂研學基地共建協議,加強了與院校、專業協會的聯系與合作,積極探索改革與創新之路。

除了品牌活動,基地還承擔了白名單賽事“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天津賽區選拔賽、“駕馭未來”全國青少年車輛模型教育競賽天津賽區選拔賽、全國青少年勞動技能與智能設計大賽天津賽區決賽,并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充分發揮了基地舉辦大型活動賽事的經驗和優勢。

(二)服務青少年基礎科學教育

基地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專長,設立了多種類型的科普教育教學活動,構建了適合不同年齡段兒童參與的課程體系,內容涵蓋了機器人、少兒編程、無人機、航海模型、車輛模型、科學實驗、科技制作、科普交流、科普實踐、科普研學等,每學年參與日常教學培訓的學員約1000人次。教育教學注重青少年兒童的問題提出、創意激發、動手實踐、協作解決、快樂分享、團隊精神等思維過程,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問題不足

目前,科普工作人員多以兼職人員為主,缺少專業化、系統化的師資培訓,部分兼職科普人員業務能力有待提升。

四、工作建議

希望能夠多創造機會,加強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之間的學習、交流、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科普教育服務質量。

來源: 天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