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基地胡民達副站長分管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工作,設置科普辦公室,負責日常主題教育活動的策劃、推廣、組織等工作。每當有重大主題活動,分管副站長提前召集有關科室人員開會,落實安排。基地將氣象科普工作作為推進氣象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列入全年科普工作目標任務,并制定了專門的科普工作制度。基地將科普列入單位目標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按照要求,完成各項指標任務,并取得優異成績。2024年基地先后被評為“全國氣象科普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氣象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等;基地1人獲評“科普中國-年度科普人物”;1人獲評“全國氣象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1人獲評“全省氣象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2024年,基地場館開放天數309天,線下科普參觀人數5.02萬,講座受眾約2.5萬人次,線上受眾人數約1580.5萬。

基地科普展示面積約6000平方米(其中室內2000平方米),2024年對博物館和科普接待大廳的科普展板進行了更新,對航天互動體驗館的游戲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對場館空調設備全面更換。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工作情況

2024年,基地延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各項科普工作,其中線下主要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方式開展。

1、請進來

2024年,基地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先后開展了《氣候行動最前線 》、《極目楚天 共襄星漢》、《心中有明月 手可摘星辰》、《 衛星賦能成長 樂享科學六一》、《科創筑夢青少年科學節》、《科學有智慧 職場有方向》、《童眼看氣象 科普駐童心》、《心手相牽 穗愛同行》、《童心筑夢 志在未來》、《博學篤志 行于益堅》等主題研學科普活動及社會實踐等共計194場,參與人次約4.3萬;

2、走出去

基地積極開展“五進”活動,先后走進華南國家植物園、廣州青少年科技館開展、軍民融合辦、廣東科學中心、廣東燕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個社區、企業及廣東實驗中學白云校區、廣州中學、廣州市第十七中學、清華附中灣區學校、廣東華僑中學等55所大、中、小學,開展70余場的科普講座、科普活動,受眾人數3萬多人。

3、 線上科普活動

2024年,基地聯合廣東科學中心錄制《科普大咖說》分五集在廣東科學中心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號、抖音號等平臺發布,每集受眾人數300多萬,總受眾人數共約1575.198萬;配合廣州廣播電視臺錄制《實驗室奇妙夜》科普視頻,通過“科普廣州”視頻號、B站號,“實驗室奇妙夜TryEverything”視頻號、等多媒體渠道面向全網推送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另外云游科普基地視頻累計受益人數超45萬。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情況。

在全國科普日期間,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這一盛事,開展了一系列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 你我一起”為主題的系列科普活動,包括主題開放日、主題科普研學、主題講座、主題現場繪畫等活動共16場,線下直接受眾3255人。在其他重要主題日期間:如科技活動周、世界氣象日、中國航天日、防災減災日、舉辦相關主題科普活動,共舉辦了近50場次活動,參與人數約1.5萬人次。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基地微信公眾號: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在該平臺公布開放信息及預約免費參觀,此外還通過廣州科普平臺發布科普開放日活動,接待公眾免費參觀;基地科普活動開展情況及時通過基地公眾號、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信息網對活動進行報道宣傳。基地堅持每個工作日推送氣象知識及航天知識等科普文章,2024年,共更新639篇推文,閱讀量約11.96萬。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基地目前有40名業務技術人員做講解員,其中退休及在職高級工程師10名做為科普專家,負責科普咨詢、科普講座,2024年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人數共40人。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2024年基地共投入約50萬用于科普相關工作的開展,含科普基礎設施改造、科普活動項目更新、科普展板、科普宣傳資料、線上線下科普活動費用等等。

基地目前專職科普人員5人,兼職科普人員35人,另有35名華工、華農大學生志愿者作為講解志愿者。

二、特色工作

基地利用華南地區唯一一個衛星氣象高科技業務資源和衛星氣象科研成果進行業務科技資源科普化研究,搭建了衛星高科技與公眾進行科學溝通的平臺,打造“追星逐夢——講風云故事 述航天歷史”科普品牌,將科普與研學、科普與旅游深度結合,以多元化方式講述風云衛星故事,傳播航天衛星知識,以氣象衛星為啟蒙,引導青少年要追“科技星”。

三、問題不足

1、 基地是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廣州市一級反恐單位,為安全起見,接待名額有限;

2、 個別參觀人員在參觀過程中不愛護設備設施;

3、 公眾開放日,有些人雖然報名成功,但卻未能到場,造成預約名額浪費。

4、 科普工作人手不足;

四、工作建議

1、 多組織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的學習交流活動;

2、 對公益性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給予一定的經濟扶持;

3、 全年各種科普基地考核太多,如果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可以牽頭組織建立一個統一考核標準,將會大大減輕基層科普工作人員的壓力。

來源: 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