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1、大連市氣象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由大連市氣象局統(tǒng)籌管理,副局長分管科普工作;大連市氣象局業(yè)務科技處對科普工作進行規(guī)劃指導;大連市氣象學會秘書處負責科普工作的組織實施,各區(qū)市縣局、各直屬單位具體執(zhí)行。

2、每年年末將下一年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并報上級管理部門審核。

3、制定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制度及科普志愿者團隊管理規(guī)范。

4、制定《大連市氣象局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獎勵辦法》,對獲獎科普工作者進行配套獎勵。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1、對外開放天數(shù)或服務公眾天數(shù):200天。

2、服務公眾人次:18萬人次。

3、科普場所面積:1000平米。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2024年大連市氣象局統(tǒng)一部署了“3.23世界氣象日”、“全國科技周”、“全國科普日”、“防災減災宣傳周”等專項氣象科普活動,開展“首席預報員進校園”、“小學生氣象科普秀”、“千鄉(xiāng)萬村科普行”、“科技志愿服務助力氣象高質量發(fā)展”等特色科普活動,組織開展進農(nóng)村16次,進社區(qū)活動25次,進學校活動21次;舉辦氣象科普大講堂16次,科普基地接待參觀127批次;制作圖文類氣象科普作品188件,制作視頻類氣象科普作品117件;線上線下參與氣象科普宣傳活動公眾人數(shù)累計18萬人。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3.23世界氣象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7個;參與人數(shù)7.6萬人。活動內(nèi)容分別為:“氣象專家進校園”、“世界氣象日主題征文活動”、“小小氣象講解員活動”、“氣象科普云課堂”、“千鄉(xiāng)萬村氣象科普行”、“氣象科普教育基地開放參觀活動”、“氣象防災減災實地教學活動”。

2、科技周期間舉辦主題活動5個;參與人數(shù)4.6萬人。活動內(nèi)容分別為:“氣象青年說”、“與長興島應急局聯(lián)合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參觀教學活動”、“小學生氣象科普秀”、“氣象科普知識進校園”、“氣象科普惠民行”。

3、全國科普日舉辦主題科普活動6個;參與人數(shù)5.8萬人。活動內(nèi)容分別為:“助力全國科普日大連市主場活動”、“云上科普秀”、“科普大咖帶你探秘氣象”、“氣象科普四進活動”、 “<科技興國,強國有我>科普研學活動”、“氣象零距離”。

(五)通過網(wǎng)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1、“世界氣象日”通過“大連氣象微信公眾號”面向公眾

開展預約,預約平臺鏈接為:

https://mp.weixin.qq.com/s/dNxARChrDHMyx04OwaIboQ

2、基地開放信息通過大連市科技局網(wǎng)站向公眾公布相關信息,大連市科普基地導覽網(wǎng)站鏈接為:

https://kjj.dl.gov.cn/art/2024/5/24/art_5004_2331412.html

3、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有3個,名稱為“大連氣象”,分別為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

微信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TJdAC7mZ-mK-uetwznxe-w

微博:https://weibo.com/u/2520487393

4、“大連氣象”微信、微博、快手、抖音,全年發(fā)布圖文類氣象科普作品317條,發(fā)布視頻類氣象科普作品112件,總閱讀量27萬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組建科普志愿者團隊,100人注冊中國科協(xié)志愿者、24人組建中國氣象學會青年志愿者、17人參加科普基地講解團隊,充分發(fā)揮科技工作者優(yōu)勢,有效提升科普水平。2024年19人次取得廳局級以上科普講解、科普創(chuàng)作比賽獎項,其中1人獲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二等獎,1人獲全國氣象科普講解大賽三等獎,1人獲第十三屆全國氣象科普優(yōu)秀作品評選音視頻類一等獎,1人獲全國科技輔導員大賽全國總決賽三等獎。1人被評為全國氣象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七)科普工作經(jīng)費及人員情況。

1、年度科普工作經(jīng)費投入:14.8萬元。

2、大連市氣象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有專兼職科普人員30人,科普志愿者170人。

二、特色工作

1、與市委黨校合作建立防災減災教學實踐基地,抓“關鍵少數(shù)”,創(chuàng)“三維研學”。

將氣象防災減災知識融入黨校領導干部培訓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建基地參觀、專業(yè)講解、集中授課的“三維研學”方式,氣象局局長、氣象專家與黨校學員面對面交流,對學員進行場景式、融入式教學,強化領導干部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大幅度提高科普效果。完成了面向市委黨校、各委辦局、區(qū)市縣黨校、鄉(xiāng)村一線安全責任人共42批次、近700人的實地教學,涵蓋黨校市重點班別以及地方企事業(yè)單位、區(qū)市縣應急管理部門等,實現(xiàn)市直各委辦局和區(qū)市縣機關單位氣象防災減災培訓全覆蓋。

2、與市教育局聯(lián)合舉辦首屆大連市小學生“氣象科普秀”競演活動。

比賽共征集44所學校47個作品,參賽選手們圍繞2024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氣候行動最前線”,涵蓋氣象與健康、氣象與環(huán)保、氣象災害防御、氣候變化應對等與人類密切相關的氣象主題內(nèi)容,通過講故事、演唱、舞蹈、脫口秀、快板、相聲、小品、舞臺劇、演講、詩朗誦等形式,普及氣象科普知識,寓教于樂,有效推動氣象科普活動深入校園,創(chuàng)造科學教育良好氛圍,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增強防災減災避險意識和能力。

3、“小小氣象講解員”氣象科普夏令營活動
“小小氣象講解員”活動主要面向大連市在校小學生,引導孩子們參觀大連國家氣象觀測基本站,親眼看到了各種氣象儀器的運作過程,還有親自操作體驗了一些簡單的氣象觀測設備,如翻斗式雨量筒。經(jīng)過工作人員的指導孩子們自行組織稿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氣象裝備進行細致的講解,通過讓孩子們親身參與、學習并講解氣象知識,提高了孩子們對氣象科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科普意識,同時也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氣象科學。

4、局校合作,搭建高校專業(yè)學習平臺,實現(xiàn)科普基地資源與高校教學有效對接。

聯(lián)合海軍艦艇學院、海事大學、遼寧師范大學開展實地氣象教學和參觀活動,主要針對天氣預報制作、觀測設備學習開展實地教學,共建高校教育實踐與氣象科普融合模式,推動氣象科普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全年接待高校學生實地教學14批次,960人。

5、策劃開展多期研學活動

今年下半年依托大連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開展氣象研學活動,以全新的體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模式開啟沉浸的氣象科普之旅,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防災減災自救能力的同時,也多角度展示了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及氣象科技工作者風采,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截止年底共開展18期,服務學生1100人次。

三、問題不足

1、支持資金不足

每年組織多個大型活動、開展大量科普宣傳工作,缺乏資金支持,嚴重制約活動的延續(xù)與效果。

2、缺少有影響力的科普品牌

全年開展活動眾多,但活動主題分散,缺乏具備權威性、專業(yè)性、獨特性的科普品牌,缺少持續(xù)影響力。

四、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建議。

加強對科普基地建設及科普活動的經(jīng)費支持,確保各項活動持續(xù)高效開展。

來源: 大連氣象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