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2024年,許昌市科技館緊緊圍繞河南省科協“5610”總體安排和許昌市科協“1469”行動計劃,由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作為分管領導,許昌市科技館領導班子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科普工作。

一年來,許昌市科技館聚焦現代科技館體系建設、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將科普工作作為主責主業,積極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制定了2024年度工作計劃及臺賬,場館各部室結合業務職能深入協作,推動各項科普工作順利進行,打造“3010”工作品牌。

2024年度更新制定《許昌市科技館團隊參觀管理辦法》《許昌市科技館展品更新改造實施規范》等科普工作制度共計6項,其中新修訂的《許昌市科技館政府購買人員績效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激勵了政府購買人員投身科普事業工作熱情。此外我館積極落實2024年度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工作,完成我館關于科普專業的崗位設置并鼓勵干部職工積極進行科普職稱轉評,為科技館科普工作注入人才動力。

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許昌市科技館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布展面積7500平方米,2024年全年共開放258天,接待群眾近43萬人次。完成票務系統項目升級改造,通過改進軟硬件功能,筑牢系統安全防線,實現前端預約、入館功能便捷化和后臺管理智慧化,全面提升線上服務質量。對16件展品進行提升改造,逐步實現展品精品化,更新展品展項3件,新增科普舞臺,用于科學表演、專題活動、風采展示、場館宣傳活動等;新增展品--“許昌人”頭蓋骨化石模型,使觀眾能夠了解更多人類的起源相關知識;更新改造展品--“科技之門”,更形象展示中國最新高科技成果。

票務系統升級改造-入口閘機

票務系統升級改造-票務數據可視化大屏

一樓展廳新增科普舞臺

新增展品--“許昌人”頭蓋骨化石模型

更新改造展品--“科技之門”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1.深耕主責主業,依托科技館資源筑牢科普服務根基。一是開展“小小科學家”創意手工制作、科學實驗秀活動。全年開展創意黏土、紙間智慧、舊物新創、玩轉生活四個系列創意手工課程99場,服務人次1389人次,開展“能量百分百”等主題科學實驗秀123場4997人次。二是開展周末定時講解服務,展廳各樓層定時開放免費講解,全年進行560場,服務9139人次。三是打造系列品牌樣板活動,開展“許小科講科學”公益科普講堂活動(2期84場1320人次)、銀齡老人走進科技館公益活動(6期253人次)、“科技館里的思政課”科普少年行科學教育活動(8期395人次)、“許昌科普講堂”(10期653人次)、科技夏令營活動(5場492人次)等活動,活動開展總計113場次,受眾3113人次。四是積極搭建賽事服務平臺,成功舉辦第一屆許昌市科技運動會并選派23支隊伍參加河南省科技運動會,獲得2個冠軍、2個亞軍、1個季軍的優異成績;舉辦許昌市第六屆科技輔導員大賽等各類賽事,全面提升科技輔導員綜合素質;選派近20名優秀輔導員參加第八屆科技館輔導員大賽,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省級獎項12項,創下開館以來參加此類賽事的最好成績。五是開展主題日節假日主題科普活動。全年在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及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累計開展各類科普活動141場,受眾達14萬余人次。

2.拓展服務維度,利用流動科普設施拓寬科普輻射版圖。一是開展科普大篷車活動33次,服務人次2.7萬人次,推進科普資源共享,讓偏遠鄉村的學生與群眾領略科技魅力。二是做好流動科普服務,指導襄城縣科協、長葛市科協完成2024年中國流動科技館河南巡展工作,巡展活動受到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熱烈歡迎,累計受眾7.9萬余人次,有效彌補了縣級科協科普資源短缺、科普陣地薄弱的短板。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全國科普日主題科普活動:許昌市科技館發揮科普主陣地作用,在8月下旬—10月上旬,采用“1+4+5+6”模式,開展1項節日科普福利,4項亮點活動,5項主題科普活動,6大系列科普活動,傾心打造集場景式、互動式、沉浸式的全民科技大秀,期間累計開展各類活動16項68場,受眾達4萬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一是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創新,特色亮點突出。全國科普日暨“中秋節”期間,許昌市科技館首次開啟夜間開館模式,延長開放時間至20:00,精彩活動輪番上演;“科學之夜——奇妙科學秀”主題科普活動中,機器人“許小科”開場舞、《以星星之名赴山海之約》科普劇、科學實驗秀等精彩活動,為夜游科技館的公眾獻上一場充滿奇妙色彩的科學主題秀;“科學劇本殺《追光》”科技輔導員化身NPC引領“小小科學家們”深入“探索與創造”主展區,尋找故事線索,聆聽科學家故事,探索科學奧秘,傳承科學家精神。二是館內館外同時發力,多感官深層次體驗科學。走進學府街小學開展科普賦能 助力“雙減”——“許小科講科學”公益科普課堂進校園活動,讓學生近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邀請“科普少年”參加“以少年風華 致祖國山河”主題科普少年行活動,通過知識問答、游戲互動、科學實驗等活動,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懷與奮斗精神;組織開展“小小科普宣傳員”培訓活動,通過技能技巧訓練、科普海報創意手繪、科學實驗操作、實地講解演練等項目,對小小科普宣傳員們進行了綜合性培訓,在寓教于樂中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聯合市科普教育基地,開展許昌市科普教育基地風采展示系列活動,吸引大批觀眾參觀體驗;聚焦老年群體需求,開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 樂享科學健康生活”老年人走進科技館公益科普活動,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綠色低碳,你我同行——2024全國生態日主題科普活動,通過知識競答和主題宣講的形式,呼吁公眾增強生態環保意識,踐行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理念。三是聚焦科普需求,激發公眾參與熱情。積極開展《帶手指的七星瓢蟲》《紅色風車迎風吹》等“小小科學家手工制作”系列活動、《水到渠成張力現》《旋轉空氣炮》等“科學實驗秀”系列活動、《以星星之名赴山海之約》《青梅煮酒論光影》等科普劇展演活動。上新4D科普短片《地球的誕生》,一樓科普劇場持續展演科學家精神微電影,讓公眾在潛移默化中點亮科學夢想,領悟科學家精神。

2.全國科技活動周及科技工作者日:5月26日—6月1日,許昌市科技館以“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為主題的系列科普活動,累計開展各類活動7場10余項,受眾達5000余人次,科普基地、學校多方聯動,營造濃厚科普氛圍。一是特別推出“光影科學夢”科學家精神電影展演活動,讓青少年深入感悟科學家精神,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致敬科技工作者;二是開展“禮贊科學家”科學家精神主題展,激勵廣大青少年以科學家為榜樣,積極投身科技創新事業;三是聯合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許昌愛爾眼科醫院共同開展近視防控科普舞臺劇《瞳夢國奇旅》,通過情景交融的夢幻舞臺表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們沉浸式暢游童話世界,掌握“護眼秘訣”;四是走進南海街小學開展“科普賦能 助力‘雙減’——‘許小科講科學’公益科普課堂進校園”活動,科普劇《科技館交響樂》《一生輾轉,一心報國——致敬兩彈元勛錢學森》、科學實驗秀《與光嬉戲》等一系列沉浸式的實驗和表演,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熱愛和追求。五是開展“講好科學家故事·爭做新時代少年”演講活動,通過講述我國科學家科學報國的故事,感受到科學家們堅韌不拔和無私奉獻精神,激勵新時代青少年傳承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六是開展“少年興·強國夢”——全國百家科技博物館“同唱一首隊歌”快閃活動,廣邀青少年走進科技館共同合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嘹亮動聽的歌聲唱出了當代青少年熱愛祖國、昂揚向上的熱情。

3.傳統節假日主題科普活動:2024年許昌市科技館不斷開拓創新,整合科普資源,累計開展精彩紛呈的主題節假日活動8場60余項,受眾達10萬余人次,進一步豐富公眾精神文化生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如“科學集市‘嗨’不停 龍韻國潮迎新春”系列主題科普活動,活動現場精彩紛呈,包括手寫百福、“涂”個開心、認識人體、電碰迷宮等,項目涵蓋了傳統文化、數學、物理等多個領域,市民可沉浸式體驗打卡,零距離了解春節的優秀傳統文化;“五一”許昌市科技館迎來參觀熱潮,五一期間許昌市科技館傾力推出了“古代職業體驗”“創想3D打印”“致敬最可愛的人”“沖天小火箭”“勞動光榮 青春接力—盲盒猜勞動工具”等生動有趣的科普活動,在致敬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同時,與廣大群眾歡度五一佳節,共享科普文化盛宴;許昌市科技館精彩科普大餐燃動國慶假期,“十一”期間開展科普活動11場,接待游客達2萬余人,共同見證了科技與愛國情懷的交融與碰撞。“名字叫中國”手勢舞快閃秀,點燃現場;科學實驗秀“聲韻奇幻館”“抬升你的朋友”“能量對對碰”“擎天柱——我們的骨骼”,備受觀眾喜愛;手工制作“共筑中國夢”“中國‘知’多少?”“科技展翅 禮贊祖國”“我為祖國獻束花”等活動,吸引大批觀眾積極參與,獻禮祖國。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2024年許昌市科技館充分發揮科學傳播矩陣平臺作用,依托許昌市科協網站、“許昌科普”“許昌科技館”微信公眾號、抖音號、視頻號、微博、論壇等媒體平臺,深挖優質科普資源,提升科普傳播力度,全方位打造動靜結合、覆蓋群體廣泛的自媒體矩陣。截至12月31日,2024年利用各類媒體平臺累計發布信息2689篇,其中“許昌科普”微信公眾號粉絲量突破43萬,“許昌科技館”微信公眾號粉絲量突破26萬,總關注量達到70萬余人,總瀏覽量近27萬人次。

截至12月31日,“許昌科技館”官方抖音賬號粉絲數累計2.0萬,發布科普短視頻127部,瀏覽量370.9萬余人次,開展線上直播2次,觀看人數近2000人次。在全國“抖音科技館2024年度數據報告”中喜獲全國“2024年成長最快的科技館”第六名和“2024年視頻點贊量最高科技館”第十二名佳績,是河南省唯一一個同上兩榜的地市級科技館,被抖音平臺評為2024年度“抖音優秀政務創作者”。積極參與抖音“探知科技館”系列主題活動,2024年2月份抖音短視頻線下活動組織排名居全國第1名、線上活動參與排名居全國第5名。

許昌市科技館門票預約鏈接:

https://xckjg.hdwbcloud.com/gticketm/choose_date?ticket_id=1&ticket_name=%E5%9F%BA%E6%9C%AC%E9%99%88%E5%88%97%E7%A5%A8

許昌市科技館網站鏈接:

http://www.xcskx.net.cn/kjg/

許昌市科技館微信公眾號:gh_d9466f3a021b
許昌市科技館抖音號:xckjg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2024年度許昌市科技館注重搭好專家服務平臺,瞄準科普服務群體,做好主題內容定位,通過與醫療機構、銀行、聯通等多部門合作,針對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電詐、養生、心理等問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進行答疑解惑,開展“關注身體健康,人體奧秘之循環系統”等不同主題的“許昌科普講堂”10場,服務群眾653余人次。邀請許昌市中小學科技教師任裁判,順利籌備并成功開展許昌市第一屆青少年科技運動會暨第一屆河南省青少年科技運動會許昌市選拔賽,參加比賽的師生團隊,共計400余人次。我市選派23支隊伍、49名選手斬獲第一屆河南省青少年科技運動會總決賽冠軍2個、亞軍2個、季軍1個,許昌市科技館榮獲省級優秀組織單位,為青少年提供了科技實踐的機會和平臺,全面助力“雙減”工作走深走實。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在河南省科協、財政廳的關心支持和許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科協主動作為,積極協調各項資金支持,為科技館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4年共爭取各項資金693.62萬元,保障科技館平穩運行。科普工作經費主要用于運行服務人員經費、展覽展品維護維修更新改造、基本科普公共服務、科普信息化建設宣傳、科技館行業培訓學習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經費列支過程中,我館嚴格審核原始票據,規范列支各項費用,進行全過程績效管理, 確保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我單位現有工作人員51人,其中:12名在編人員(編制數14人,空編2人),39名政府購買服務人員。我館積極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增加科普隊伍活力、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在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榮獲國家級榮譽7項,省級榮譽17項,市級榮譽7項。

二、特色工作

(一)打造特色活動,開發創意課程。一是策劃科普劇本殺“追光”。以“探索與創造”主題展廳為活動主陣地,通過開展科學實驗、魔術表演、跑團體驗、科普劇表演等環節,再現科學家們的奮斗歷程與偉大成就,讓青少年在感動與震撼中,深刻領悟到科學家精神的真諦。二是創作各類手工課程99節,科學課程123節,其中創作的科學課程《摩趣橫生》在第八屆科技館輔導員大賽河南賽區選拔賽榮獲科學課程二等獎、《你“吃”好了嗎?》《會還擊的力》榮獲三等獎,科學實驗《能量百分百》榮獲三等獎,創作的科普劇《以星星之名,赴山海之約》榮獲第八屆科技館輔導員大賽河南賽區選拔賽二等獎,全國三等獎的好成績。

(二)關愛老年群體,大力開展銀齡老人走進科技館公益活動。通過健康科普講座、專家義診咨詢、文藝會演等老年人喜聞樂見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全面普及健康飲食、疾病預防、防范金融和電信詐騙等科普知識,本年度開展6期,受眾253人次。

(三)圍繞科普育人價值引領,開展“科技館里的思政課”科普少年行科學教育活動。把青少年科普教育與砥礪思想品格有機結合,打造“科普+思政”活動模式,開展“科普少年行”假日小隊活動。通過邀請專家學者講座、組織科技輔導員講述科學家故事等形式,將生動鮮活的科學家精神與思政課程有效融為一體,相繼開展“以青春之我 逐夢航天強國”等8期主題活動,受眾人數395人次。

(四)立足青少年科普需求,開展“許小科講科學”公益科普課堂。創新推出“百變科學實驗”“創意編程”“探秘化學”等,課程種類增至一周八類,激發青少年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深入南海街小學等學校,以實驗展示、科普劇等形式普及科學知識,點亮青少年科學探索之路,有效助力科學素養提升。2024年度開展“許小科”公益課堂2期,開發14類科學課程,84場教育教學,受眾達1320人次。

(五)推進館校結合,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許昌市科技館申報的“科普賦能 助力‘雙減’”項目獲批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提升項目扶持。4月份聯合市教育局下發《關于印發〈充分利用科技館資源加強全市中小學生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召集全市60多家單位及學校負責人召開利用科技館資源加強全市中小學生科學教育工作會,推動實施“科技館+科普研學”資源共享、“科技館+示范校”示范帶動、“科技館+i科普”基層科普提升、“科技館+流動科普”全域覆蓋四大行動。2024年累計開展活動147場,受眾27348人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雙向互動,有效推動館校合作協同育人取得明顯成效,其中共接待來館研學中小學校90余所,有力推動了校內外科學教育融合發展。品牌活動持續發力,讓青少年“零距離”感受科學魅力。一是以“科普賦能 助力‘雙減’”為主題,精心策劃“許小科講科學”公益課堂活動,走進南海街小學、魏都區實驗學校、學府街小學、文峰路中學、毓秀路小學等5所學校開展科普宣傳,推動場館優質科普資源下沉校園,持續推動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互促共融,受眾達6640人次;二是通過“i科普”鄉村少年走進科技館形式,邀請偏遠鄉村學校師生走進科技館近距離學習科學知識,覆蓋師生374人次,推動科普資源普惠共享。活動多次被許昌市廣播電臺、許昌零距離、許昌日報等平臺宣傳報道,其中許昌日報以《科技館里開出了科技花》為題對館校結合工作進行了專題報道。

三、問題不足

(一)科普隊伍資源不足:科普人才培訓方式較單一,很多科普輔導員只能通過自我學習和摸索來提升能力,缺少優秀的科普輔導員導師傳幫帶,年輕輔導員很難得到系統培訓,導致科普輔導員專業素養和科普技能提升緩慢。

(二)科普作品創作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缺乏禮儀、燈光、舞美、服裝、導演、編劇等各個領域的專業老師進行專業化講解指導。二是缺乏具備科學知識和綜合策劃執行能力的復合型科普創作人才,需要進一步加強科普總共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科普劇表演的人才儲備力量。

(三)科普活動協作關系有待增強:各科普教育基地間的協同合作深度與緊密度尚有提升空間,科普資源在整合與共享方面,尚未充分達成互利共贏的理想狀態,科普資源的流通與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調動全市各科普教育基地積極性增強活動覆蓋面工作上還需要進一步抓實。

四、工作建議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推動探索建立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各級科協等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科學教育協調機制,在頂層設計上強調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建議將科學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教育督導評估重要內容,將科普類課后服務活動開展情況納入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質量評價主要內容,進一步提升中小學校對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是優化制度建設,建立考評體系。積極對參與科學教育工作表現突出的資源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對工作表現突出的個人在職稱評聘、業績考核、表彰獎勵中予以傾斜,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營造重視科學教育的濃厚氛圍。

三是創新內容形式,實現資源共享。積極聯動學會、高校科協、科研院所科協、科技型企業科協及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專家等相關資源,通過線上平臺建設或科學資源包開發共享資源,利用科技場館等科普教育人才利用課后延時服務等形式走進校園,推動實現科普資源互利,一體化協同推進科學教育。

附件:許昌市科學技術館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附件

許昌市科學技術館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許昌市科學技術館是由許昌市委、市政府投資興建,市科協主管,集科普展教、科技培訓、學術交流為一體的公益性科普場館,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布展面積7500平方米,展品展項共計300件套。場館共有三個主展區,十二個分展區,一層主要為科學啟蒙主展區,主要設置序廳、我在長大、美味陽光、蠟筆森林展區和短期展廳,二層探索與創造主展區,主要設置數學、聲光、電磁、力與機械、智能信息天地展區,三層宇宙與生命主展區,主要設置生命健康、探索宇宙、地球氣象展區。場館擁有一個4D影院,能同時容納60人觀影;一個夢幻劇場,可同時容納50人觀看全息表演;三個科學教室能夠容納80名學生開展科學課。

場館現有科普工作專職人員共計51人,內設4個部門,分別是辦公室、展教部、技術保障部和策劃宣傳部,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共同保障科技館的平穩運行。場館內設有會議室、黨員活動室、報告廳,能夠開展各類科普講座、學術交流等活動。

場館開放時間:

周三至周日 9:00——12:00

14:30——17:30 (夏令時)

14:00——17:00 (冬令時)

閉館時間:周一至周二(法定節假日另行通知)

來源: 許昌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