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科普基地(重慶市急救醫學研究所)是全國唯一集急救知識科普、急救技能培訓、120報警體驗指導、急救科普場館為一體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重慶市級科普基地。2024年基地在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按照年初工作計劃,依托三甲醫院專業背景和急救文化,圍繞“急救知識急救技能”為主題開展各類科普活動。基地累計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科普培訓115期,科普公眾人數超1.7萬人次;組織和參與大型科普主題活動7個(包括2024年科普援藏、全市科技活動周主場、全國科普日、科創筑夢“生命安全與健康”聯合行動等),覆蓋人群超7萬人次;開展線上急救知識與技能科普,線上閱讀總量超30萬人次;利用電視媒體開展急救知識科普直播、健康科普訪談41場次,總點擊量達13萬余次;在市級及以上媒體發表急救科普新聞報道50篇,總點擊量達14萬余次;創作科普圖冊、微視頻等原創科普作品55份。榮獲重慶市微視頻大賽一等獎、全國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賽入圍作品和重慶市優秀作品、第二屆健康中國重慶行動知行大賽優秀獎、全國科普日科普作品征集活動“科普創意獎”“科普傳播獎”和“科普探索獎”等。組織的“急救科普五進活動”、聯合開展的“渝中區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獲得“重慶市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基地“科普產品-渝視救”、“科普活動-城市急救志愿服務”獲得2024 年度重慶市科技傳播與普及項目立項支持。較好的完成了年度科普任務,現將基地2024年科普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1.基地人員及管理情況

依托醫院高度重視科普基地建設工作,科普管理組織架構完善,成立了以醫院院長為組長的基地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基地規劃發展;下設基地辦公室、科普宣傳辦公室、科普技能培訓中心共同開展科普相關工作。

醫院每年將科普工作納入年度計劃,并制定了科普相關的管理及培訓制度,嚴格落實科普培訓中內部的科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激勵及支持政策及科普知識的內涵提升,經費來源穩定,收支平衡,并按計劃有序推進科普工作。

(1)基地組織架構

(2)科普基地管理制度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1.基地設施設備情況

基地由科普技能培訓中心和急救科普體驗館兩個部分組成,擁有價值超過2000萬元的急救教展模型及培訓相關設施設備,能夠充分滿足日常公眾科普和急救培訓所需。

(1)急救科普體驗館設施設備情況

急救科普體驗館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以急救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館,占地面積超過800平米,分為急救文化宣傳、急救裝備展示、急救創傷教學、急救VR互動體驗等四大區域,通過聲、光、電、虛擬現實等多媒體手段普及現場急救知識。

(2)急救技能培訓中心設施設備情況

急救技能培訓中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技能訓練室、多媒體教室、PBL討論室等多功能網絡化急救教學培訓室共計50余間。除配備科普教育所需的展板、說明牌、多媒體、互動體驗類展教設備以外,還擁有急救展教和技能培訓所需的高級模擬人(半身模型、嬰兒模型、氣道異物梗阻嬰兒)、AED、VR等展教設施設備,總價值超過 1000萬元

2.科普服務情況
科普體驗館和科普技能培訓中心以預約的方式對外全年開放,預約網址:https://www.120cq.com.cn/entrance/;微信小程序:渝視救,2024年對外科普服務公眾約200余天,服務公眾人數約8.7萬余人次。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1.急救科普“五進”活動

2024年基地持續開展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進鄉村”活動共計70期,內容包括:正確撥打120、心肺復蘇術、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創傷急救、常見急癥識別與處理等,共培訓15056人次

2.公眾急救技能科普培訓

利用基地場地資源,接受公眾預約開展“公眾急救能力提升培訓班”、“城市急救志愿服務”、“急救小先鋒”等各類科普活動45期,共培訓1803人次

3.創作健康科普作品,豐富急救科普資源

2024年,基地新創作科普手冊、科普海報、科普微視頻等科普宣傳資料55份,內容涵蓋疾病防治、康復治療、檢查手段選用等,用于科普義診、科普展覽的現場發放,同時擇優投放官方平臺開展線上科普宣教,推選優秀作品參加各級科普作品征集大賽并榮獲佳績,有效提升科普服務能力。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參與國家/市級重大科普活動彰顯基地社會公益價值

2024年,基地先后參與科技部2024年科普援藏活動、重慶市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全國科普日宣傳活動3個重大科普活動,科普受眾超2萬人次,有效彰顯科普基地社會公益價值。其中科普援藏活動是重慶市唯一受邀醫療機構類科普基地,組織的“急救科普五進活動”、聯合開展的渝中區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獲得“重慶市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

(1)2024/05/25-05/27 重慶市科技活動周主場展覽活動 社區居民、學生 3000 人 https://mp.weixin.qq.com/s/i6fvTQ0jAgpvDZl6ftGKxw
(2)2024/09/02-09/07 科技部2024年科普援藏活動 藏區居民、學生 13000人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287518544911622144/web/content_1287518544911622144.html
(3)2024/09/15-09/25 渝中區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9.20)全國愛牙日科普義診活動(9.20)急救小衛士實踐活動(9.21)急救“五進”活動 社區居民、學生 4000 人https://www.cqnews.net/1/detail/1287518544911622144/web/content_1287518544911622144.html

https://www.120cq.com.cn/pxzx_news_shgzjjjnpx/2024/wdL9Vrej.html

2.組織大型科普主題活動普及急救常識

2024年,基地組織開展大型科普主題活動4個,包括110與120聯動宣傳日活動、“續雷鋒精神 爭當急救先鋒”志愿服務系列活動、科創筑夢“生命安全與健康”聯合行動、衛生宣傳日科普義診系列活動,覆蓋人群超5人次,有效提升急救知識與技能的傳播力度。

(1)2024/01/10110與120聯動宣傳日活動社區居民1000人 https://mp.weixin.qq.com/s/A0Dh-s6zcziFM47Ky36QKg
(2)2024/03/05“續雷鋒精神 爭當急救先鋒”志愿服務系列活動社區居民10000人https://www.120cq.com.cn/news_hospital/2024/yb82Mmev.html
(3)2024/07-10科創筑夢“生命安全與健康”聯合系列行動在校學生、社區1080人https://www.120cq.com.cn/news_hospital/2024/QeZ6mvep.html
(4)2024/03-12衛生宣傳日科普義診系列社區居民40000人 https://mp.weixin.qq.com/s/A0Dh-s6zcziFM47Ky36QKg https://www.120cq.com.cn/news_hospital/2024/lejRP4ej.html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1.微信視頻號公眾號、科普小程序開展科普宣傳:

(1)利用醫院微信公眾號,2024年已發布各類原創健康科普文章26篇,線上閱讀量超5萬人次

(2)利用醫院微信視頻號發布基地原創科普小視頻38個,普及各類健康常識,總點擊量超11萬次

(3)打造“渝視救”急救科普產品“科普講堂”利用“渝視救”持續開展急救科普教育,每月線上定期推送急救科普文章,2024年已發布24篇,線上閱讀量超10萬人次

2.創新科普宣傳渠道,大力開展急救科普宣傳

(1)入駐電視臺開展科普直播訪談:圍繞基地特色,2024年重慶科教頻道《不健不散》《健康大講堂》欄目邀請基地科普專家入駐節目直播訪談8次,總點擊量達2萬余次,擴大科普輻射面。

(2)利用廣播電臺開展直播宣講:圍繞基地特色,2024年受重慶經濟廣播邀請基地科普專家入駐《健康面對面》節目直播宣講33次,總收聽量超11萬人次,有效擴大基地影響力。

(3)網絡新聞媒體平臺開展科普宣傳:2024年,基地聯合上游新聞、新華網、華龍網等市級及以上網絡媒體大力開展科普宣傳,在線發表健康科普新聞報道50篇,總點擊量達12萬余次,傳播健康理念,促進健康中國建設。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2024年,基地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訪談8,科普直播宣講33,科普受眾超13萬人次;另組織科技工作者參與重慶市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醫學節日科普義診等主題科普活動50余人次,科普受眾超7萬人次,有效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科普積極性和科普服務能力。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1. 科普工作經費情況

(1)基地有穩定的科普經費支持和投入

2024年通過依托單位自主投入、財政項目支持、急救科普技術服務等方式,科普基地共獲得資金支持超80萬元。全年科普基地運行管理及人力資源費、科普設備費、科普活動及物料費、科普宣傳費共支出超88萬元

2基地科普技術服務和科普研究工作開展

一是開展有償的急救科普技術服務,2024年科普基地通過團隊培訓、外出服務等方式獲得科普服務收入約36萬元。二是開展急救科普研究工作,2024年獲批重慶市科技傳播與普及項目3項,其中科普活動類1項、科普產品項目1項,科普基地示范項目1項,研究經費共30萬元,有效的支持基地科普創新工作開展。

2.科普工作人員情況

科普基地辦公室現有專職科普工作人員3名,負責科普工作管理、參加科普工作會議;科普宣傳辦公室有專職科普宣傳人員3名,科普技能培訓中心有專職科普人員8名,兼職科普專家100余名(其中國家級科普專家2名,市級科普專家20名,健康中國行動重慶健康達人1名,健康中國行動宣講員1名)。

二、特色工作

結合本行業、本地區實際組織開展的特色工作情況。

1.創新“線上培訓+線下考核的急救科普培訓模式

利用渝視救小程序“在線培訓”發布急救技能教學培訓視頻29個,今年線上科普推廣超8萬人次;“急救課程”發布線下急救知識及技能培訓預約服務,2024年已接受公眾急救培訓預約284人次,開展“城市急救志愿服務”健康科普活動10期,共培訓260人次,有效提升公眾衛生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擴大科普品牌效應,并獲得2024年度重慶市科技傳播與普及項目立項。


2.創新志愿者服務體系,打造“城市公眾急救圈”

開發“急救志愿者管理平臺”,與“市紅十字會”、“和平藥房”建立急救志愿資源合作協議,培訓并招募志愿者6731名、建立志愿網點505個,將123臺AED設備、84個救治中心納入平臺資源共享管理,初步構建了主城3-5公里“公眾急救圈”,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能級。

三、問題不足

在開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

1.科普基地信息化建設欠完善:科普基地物資、人員、對外宣傳和培訓資料等信息化建設欠完善,需規范建設、加強資料匯總及數據分析,優化基地管理。

2.科普基地各類科普競賽中實力稍顯不足:近年積極組織專兼職科普專家參加各類科普競賽及作品征集大賽,雖獲得一些榮譽,但高水平比賽獲獎次數較少,需加強科普工作人員技能培訓,優化科普作品質量,增強科普基地影響力。

3.科普基地缺乏有代表性的科普文創作品:加強科普基地文化建設,圍繞急救主題,創新科普文創產品,強化基地特色,提升公眾認識度。

四、工作建議

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建議。

1.建議組織開展特色科普主題活動,鼓勵當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積極參與,擴大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影響力及輻射力,并對活動舉辦優秀的單位或集體予以評優或支持。

2.建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對年底評選中獲評優秀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在申請科普相關課題時加大資金支持或政策傾斜,激發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積極性。

來源: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