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績效
自評建議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1.領導分管:由大興安嶺地區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侯士波親自分管科普工作,明確其在科普工作規劃、資源調配、協調推進等方面的領導職責,緊跟地、省科協、國家科協的步伐,確保科普工作與氣象事業發展戰略、氣象高質量發展相契合。
2.專門部門:設立了專職科普崗位,負責科普活動策劃、組織實施等工作。配備專業的科普人員,包括科普講師、活動策劃師、宣傳推廣人員等,保障科普工作的專業性和高效性。
3.工作制度:制定了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包括科普活動管理辦法、志愿者管理制度等。明確科普工作流程和規范,保障科普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4.激勵政策:出臺了激勵和支持科普工作的政策,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對在科普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團隊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員工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1.對外開放天數或服務公眾天數:365天。
2.每年服務公眾人次:5270人。
3.科普場所面積:1200平米。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1.2024年全年以“3?23世界氣象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科技周”“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月”“10?13國際減災日”等科普活動為抓手,開展廣場宣傳活動7次,進校園線上線下科普培訓1次,進鄉村活動4次,涉及白樺鄉、加北鄉等地。
2.全年開展廣場科普宣傳活動,現場發放各類宣傳材料《2024年年度預報》《2024年景分析》《社區氣象災害避險指南》《中小學氣象災害避險指南》《農村氣象災害避險指南》《防災減災全民參與折頁》《防雷避險知識折頁》《雷電防御宣傳折頁》《防御氣象災害折頁》《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氣象災害》《氣象災害預防指南手冊一》《氣象災害預防指南手冊二》《自然災害防御安全手冊》《防災減災全民參與折頁》《防雷避險知識折頁》等5000余冊,各類宣傳禮品紙兜、日記本220多個。
3.大興安嶺地區氣象局在加格達奇育才小學組織開展精彩紛呈的“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協力建設科技強國——科技強國氣象先行”氣象宣傳活動。加格達奇區各小學約有4500名師生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了此次氣象科普知識學習。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全國科普日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活動數量1個;參與人數4500人。
2. 2024年全年以“3?23世界氣象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科技周”“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月”“10?13國際減災日”等科普活動為抓手,開展廣場宣傳活動7次,進校園線上科普培訓1次,進鄉村活動4次,涉及白樺鄉、加北鄉等地。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1.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情況:微信公眾號大興安嶺氣象服務。
2. 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數量和總閱讀量:2024年度利用簡篇號5894107發布科普宣傳工作簡篇是1個,點擊閱讀量達到2838次;在省氣象局網站發表學會工作簡訊12篇,在大興安嶺地區電視臺和報社上報道參與科普宣傳活動7次;地區氣象局科普宣傳制作科普短視頻4期,獲獎2期;科普講座視頻6期;地區影視中心制作24節氣科普短視頻24期,在龍江氣象微博、龍江氣象視頻號、地區氣象臺公眾號、抖音平臺、朋友圈、本身視頻號發布。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科技工作者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開展科普服務人數4500人。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1.年度科普工作經費投入:3萬元。
2.專、兼職科普人員數量情況
專兼職科普人員:共有6名專兼職科普人員。其中,科普講解員5名,負責講解氣象科普知識、應急減災知識等內容;活動策劃、科普宣傳人員1名,負責組織各類科普活動及科普信息的發布和宣傳工作。
二、特色工作
1.白樺鄉特色農業氣象服務
交流研討:圍繞白樺鄉“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展開深入交流研討。針對農作物不同階段的氣象服務需求、氣象服務在特色農業中的關鍵作用、在村內建立氣象站的可能性以及建立業務服務溝通渠道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
設立氣象科技小院:經過討論,在村內設立了4處特色農業氣象科技小院。這些小院能夠提前向農戶告知未來天氣變化,使農戶在播種、施肥、灌溉、收割等關鍵農事環節做出合理決策。例如,在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來臨前,農戶可以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如加固溫室大棚、提前收割成熟作物等,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三、問題不足
1.資金嚴重不足,影響科普基地的內部環境改造升級。
2.科普立項、科研項目、論文交流等方面應進一步提升水平或層次。
3.高科技氣象科普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影響科普工作發展。
四、工作建議
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建議:省科技局及省科協、地區科技局及地區科協應該提供資金支持和項目建設。
附件:基地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基地簡介:大興安嶺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現為“黑龍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全區科普教育基地”、“大興安嶺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科普示范基地”、“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
該基地總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包含氣象科普展廳、觀測站(大氣探測)、氣象臺(天氣預報預警中心)、影視制作中心,其中氣象科普展廳包括科普圖版展示區、氣象設備更新換代區、實物互動體驗區三大板塊。科普展教資源豐富,展品達200件,掛圖50件,展板100延長米。
該基地在原有各種氣象儀器的基礎上,2007年購進電子觸摸屏、龍卷風、雅各布天梯、錐體上滾等科技模型;2018年購買智能機器人“小胖”;2019年購買“VR&CR體驗設備”;2023夏天,利用雷達塔外部修繕項目,進行了雷達塔塔身的外部亮化工程,夜晚來臨加格達奇區的地標性建筑又多了一處燈光閃爍觀光景點。
開放時間:夏令時:08:30-11:30
14:00-17:30
冬令時:08:30-11:30
14:00-17:00
大興安嶺地區氣象局科普教育基地
2025年1月14日
來源: 大興安嶺地區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