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華南國家植物園科普工作立足活植物收集和遷地保育,依托植物專類園區傳播生物多樣性知識,全年保持對外開放,接待游客超24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約 40 萬人次。年均開展科普活動277場,科普導覽講解超 2200批次,科普工作整體平穩向上發展:

(一)科普基地能力建設持續提升,成功入選“廣東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

(二)科普專項進展順利

  1. 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第七屆科學節廣州分會場暨科學之夜活動,成功舉辦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科普發展學術會議和2024廣東省科普能力提升培訓會議,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科學界與教育界的交流。


  1. 廣州市中小學科學種植科技勞動教育項目協助廣州市教育局評選出100所科學種植科技勞動教育示范校園,828個科學種植科技勞動教育示范課案例,有效助力廣州市中小學校勞動教育和生態環保教育的融合發展。

  1. 廣州市中學生“英才計劃”(植物科學領域)特訓營再次成功舉辦。項目促進中學生激發科學興趣,提高創新能力,樹立科學志向,提升科學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展教設計創新

  1. 南北國家植物園芳華永恒珍奇植物科普展在廣州、北京、貴陽、東莞等多地進行巡展。展覽呼吁人們積極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列,讓珍稀珍奇植物在地球上一直綿延生長,讓植物學人追求的“永恒”未來變成社會公眾心中的永恒。

  1. “自然好游戲”師資培訓面向自然教育從業者提供專業輔導,引導設計出適合當地自然環境的游戲化自然教育課程,提升參與者游戲化自然課程設計能力和自然博物知識掌握能力。

(四)特色活動開展

  1. 成功舉辦“植物總動員華南國家植物園專場科普活動”“生物多樣性宣教系列活動”“全國科技周系列活動”“美麗天河·你我童行生態科普活動”“綠美廣東·粵動粵美珍稀瀕危植物科普展”等多個大型活動



  1. 成功拓展“科技向善 遇植而安”華南國家植物園生態科普行研學品牌,在湛江舉行“探秘改變生活的植物”一日營,在廬山舉行‘來廬山,野一夏’少年科考公益營”。


  1. 成功開展“共筑生態夢 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深入走進25所學校,開展講座32場,參與受眾10127人。

(五)科技志愿綻放光彩

本年度順利開展志愿者招新、面試、考核、評優等相關工作,目前有志愿者731人,共計發布招募志愿服務崗位1.2萬余個,服務時長超4萬小時;全年為志愿者開展專項培訓30場,778人次參加培訓。

(六)科普工作成效顯著

  1. 科技成果科普化:區域特色經濟植物科普活動獲評中國林學會第十二屆梁希科普獎;《嘿,你的生活被這些植物改變了》入選2024年全國優秀林草科普作品、生態環境部優秀科普圖書和廣州市優秀科普圖書;“鄉村學生讓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豬血木從村落走到城市”入選2024年生態環境部“美麗鄉村綠色發展先鋒行動”優秀案例;“你的生活被這些植物改變”入選2024年生態環境部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光照南園輝影長”獲評廣東省中小學研學基地紅色研學路線設計比賽二等獎。

  1. 自然教育:《善變的王蓮》入選2024年全國優秀林草科普微視頻、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普微視頻和十七屆廣東省科普作 品創作大賽一等獎;“點點流螢映繁星—生態夜觀課”獲評廣東省自然教育精品課程;“綠色自然一日營”獲評2024廣東省特色研學旅游產品;身邊的國寶--杜鵑紅山茶獲評十七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文學類二等獎;科普講解獲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第五屆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1. 科普研究與創作:正式出版科普書籍《植物學家陳煥鏞》《華南國家植物園自然觀察筆記》《十二生肖植物印象》;科普論文《保護珍貴的長梗木蓮》在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教育刊物《ROOTS》發表;《淺談融合科技資源的自然教育課程構建》在《中國植物園》發表。

  1. 科普榮譽: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獲評“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全國科技活動周及重大示范活動中優秀單位”“2024-2025年度廣東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第十七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優秀組織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意家”優秀團隊;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科普進校園 灣區百校行”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生態雙城記(自然科普 生態教育)支持單位。

來源: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