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傳福 史湘綺

2025年1月13日11時,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以一箭十星方式成功將微厘空間01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我國2025年商業航天發射任務喜迎開門紅。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是一型四級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主要是為針對商業航天發射任務而研制,它可以兼顧海上和陸上發射。這一型火箭于2022年12月9日成功首飛,迄今已完成5次發射,發射成功率100%。捷龍三號火箭外形效果圖捷龍系列火箭,是火箭院所屬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于2019年面向商業航天發射市場推出的系列固體運載火箭產品,包含捷龍一號、捷龍二號、捷龍三號(代號“SD-3”)三型火箭。此前,捷龍一號火箭已于2019年8月成功首飛,計劃今年將完成2~3次發射任務。

捷龍三號火箭是捷龍系列中箭體直徑最大、運載能力最強、整流罩包絡空間最大的一型火箭。火箭采用四級固體串聯構型,箭體最大直徑2.64m,起飛質量140t,500km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1.5t,配備直徑3.35m的復合材料整流罩。捷龍三號火箭瞄準即將到來的商業衛星星座的大規模組網發射需求,具備“一箭20星”以上的多星發射能力,可將單位載荷的發射成本降低至1萬美元/公斤,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捷龍三號火箭將在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所屬山東海陽子公司完成總裝測試工作,可直接轉載到發射船實施海上發射。

本次任務與之前有何不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專家高利軍介紹,為了更好完成此次任務,研制團隊通過總體優化和實施固體發動機性能提升技術,進一步提升了火箭運載能力,將其從過去的1560公斤提升至1600公斤,是歷次任務有效載荷質量最大的一次。此外,針對冬季海上發射,研制團隊還為火箭“穿新衣”“開暖氣”。高利軍說:“本發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的整流罩上面有一個保溫衣,就像咱們的羽絨服一樣。

微厘空間01組衛星是北斗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空間環境數據采集、星間激光組網試驗等。這些衛星配置了高性能GNSS數據采集和星間激光通信等載荷,能夠顯著提升北斗導航系統的精度和可靠性。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通過在低地球軌道(LEO)部署衛星,可以提供更頻繁的信號覆蓋和更高的信號強度,從而增強北斗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和可用性。這對于高精度定位應用,如自動駕駛、精準農業、地質勘探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任務是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首次在山東海陽近海海域實施低傾角軌道發射。低傾角軌道是指衛星的軌道傾角介于0度到90度之間的軌道。在此點位實施低傾角軌道發射任務,航落區安全性好,還可節約海上航渡成本,縮短技術準備時間,提升任務經濟性,為用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發射服務。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捷龍三號有望在更多領域展現其強大的運載能力和經濟優勢,推動我國商業航天走向更廣闊的未來。未來,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將采取批量生產貯存模式執行發射任務,通過公路運輸轉運至海上發射母港(海陽港)滾裝上發射船,運輸距離不超過6公里,運輸用時不超過2小時。進入預定海域,發射流程不超過48小時。整個流程用時一般不超過一周,可實現一周一發的高頻次發射能力。

來源: 李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