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門診患者,大多是以疼痛為第一主訴的,引起疼痛的原因當中,有一個之前一直被忽略,現在越來越重視(發病率越來越高),就是“精神和情緒的因素”,嚴格講是“情緒障礙的軀體化癥狀”。這在其他系統當中也很常見的,比如消化系統,所以有“胃腸道是人類第二大腦”的說法。
最新的《骨關節炎指南》當中指出,“長期、廣泛、慢性疼痛,伴有抑郁癥,強烈推薦使用抗焦慮和抑郁的藥物。”
《慢性腰背痛指南》當中也提出“黃旗癥”(產生癥狀的高危因素以及加重病情的因素),其中包括很多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抑郁、焦慮、睡眠障礙、自我感覺差、對工作和人際關系不滿意等。
如何鑒別是由于“軀體化癥狀”引起的疼痛呢?分享一下我個人的體會。
1、全身多個系統都有癥狀:失眠、心悸、心慌、胸悶、胸痛、頭疼、惡心、嘔吐、腹脹,甚至尿頻尿急等,想一想什么疾病能夠同時累及全身大部分系統呢?
2、全身痛,患者常述說“全身到處都痛”,問到哪里,都說痛。
3、最重要的就是“有癥狀,但是沒有陽性體征和陽性的檢查結果(或者檢查結果不足以解釋癥狀)。比如說主訴”四肢乏力,麻木“,但體檢肌力、感覺完全正常;主訴”膝關節火辣辣的燙,像火燒一樣疼痛”。但是體檢沒有紅腫疼痛的癥狀;全身疼痛,沒有明確的壓痛點......
這種情況也存在其他系統當中,比如一直有“要大小便”感覺,但是到廁所卻什么也沒有。
同時常會有其他的一些小動作,比如皺眉、咬牙、摳指甲、搓衣服,甚至手抖等。
出現這些情況,在排除專科的疾病(心血管、胃腸道、骨關節等),就應該考慮是否是“情緒障礙引起的軀體化癥狀”,建議看一下心理專科門診,而不要輾轉多家醫院,做一大堆檢查,吃一大堆藥,有時候其實是在走彎路。
來源: 王醫生講運動